• 助推本土創作人才領跑數字音樂賽道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3-20





      一場游戲音樂的視聽盛宴前晚酷炫登場。第二屆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數字音樂節打造中國乃至亞洲最高最大規格游戲音樂賽事,來自15個國家參賽者作品中的獲獎曲目,由上海愛樂樂團首演于上音歌劇院,交響樂的恢宏旋律與炫目的游戲畫面交織出視聽盛宴。


      “在全世界,成規模的、專門的游戲音樂創作比賽較為少見。通過上音搭建的國際比賽平臺,中外選手互鑒交流、相互學習,我們可以看到參賽選手的水平明顯在提高,而海內外的游戲從業者為中國當下數字音樂發展速度和年輕創作者的專業水平贊嘆不已。”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數字音樂節藝術總監安棟告訴記者,這一場看起來好玩又新潮的音樂會背后,是上海主辦的又一專業國際賽事的品牌效應——助推本土創作人才對標甚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記者獲悉,本屆數字音樂節游戲音樂創作賽道,自去年9月23日發布比賽章程以來,共收到來自15個國家近300位參賽者提交的作品,由國內外頂尖作曲家、高校學者與行業專家組成評審團,最終評選出15位選手入圍決賽。入圍者根據組委會指定的命題內容完成游戲配樂作品,并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作品音頻和管弦樂隊總譜,由評委打分,評出最后名次。


      比賽中的命題,包括米哈游旗下的《原神》等中國游戲的一些經典片段。“很多國外參賽者在比賽作品中大量使用了中國樂器,我們的評審聽到一些作品,能感受到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去研究中國音樂文化,來參加這項上海出品的游戲音樂比賽。”安棟告訴記者,最終在本屆比賽中拔得頭籌的選手安東尼奧·易卜拉欣·戈梅斯,是一位巴西人,他的參賽作品《生死一剎》就是為游戲《原神》危途疑蹤過場動畫所寫的音樂;而瑞士選手西奧·施密特的參賽作品《Lady Q》以管弦樂隊作為調色板,還運用中國傳統樂器編寫了東方主題。


      事實上,《原神》等中國游戲的音樂,近年來在海內外平臺上都擁有不俗的點擊量,比如“映春華章”交響音樂會邀請上海交響樂團、民樂及電聲演奏家共同演出,在嗶哩嗶哩(B站)上峰值人氣超過3380萬;由上海京劇院青年演員楊揚演繹的唱段《神女劈觀·喚情》在YouTube平臺上也收獲近430萬播放量。“交響樂是一門國際語言,以交響樂創作作為游戲音樂的媒介,可以提高游戲音樂的藝術鑒賞水平,也能推進提高人們對整個游戲音樂產業的認知。”米哈游音樂總監、HOYO-MiX主理人蔡近翰表示,不斷提升游戲音樂產業鏈每個環節的專業水平,將有利于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


      本屆比賽中的參賽者也不乏國內的年輕音樂人,而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數字音樂節的創立初衷,就是希望給更多年輕的本土音樂人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上音作為一個承擔著服務社會責任的學術機構,可以把更多達到國際水平、擁有國際視野的應用音樂領域人才,推薦給更多游戲廠商和企業。”安棟透露,前晚舉行的游戲音樂比賽獲獎作品音樂會的視頻不久后就會在B站上線,讓這些本土創作人才有更多被發現、被挖掘的渠道。


      除了舉行游戲音樂賽事,本屆上音國際數字音樂節協同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聯合米哈游等20余家行業內一線企業,成立了“數字音樂音頻專業委員會”,希望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同在數字音樂領域獲得更多具有開創性的成果。“以促進數字音樂內容產業及與相關學科發展為目標,未來我們將進一步匯聚國內外作曲家、音樂制作人、專家學者及青年才俊等,通過專家研討、學術講座、游戲音樂創作比賽及獲獎作品音樂會等形式,打通產業鏈各環節,激發數字音樂創新活力。”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


      近年來,上海音樂學院在音樂版權工作上積極探索藝術音樂領域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作為上音在音樂版權工作與文化數字化建設中的又一重要成果,記者從第二屆上海音樂學院國際數字音樂節獲悉,QQ音樂成立了“數字上音專區”,未來更多上音版權的音樂作品將通過該平臺及時發布與推廣。(姜方)


      轉自:文匯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