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幻題材為何成網文“新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4-03





      3月25日晚,在第 33 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上,科幻世界雜志社聯合四川大學中國科幻研究院共同發布了《中國科幻網絡文學白皮書(2022)》。該白皮書中特別指出,科幻作為當下最重要的網文品類之一,已成為我國廣大年輕人接觸科幻文化的主要渠道。在互聯網這一天然具有“年輕化”標簽的活動場域中,95后、00后正快速涌入科幻網絡文學的生產與傳播過程。


      3月26日上午,眾多科幻作家、出版人、科幻產業從業者等相關人士,在一場名為“科幻文旅影視高峰研討會”上繼續交流。科幻作家、銀河獎得主楊晚晴,閱文集團內容運營部總經理楊沾等人,圍繞“科幻如何賦能新文旅”開展主旨演講;《流浪地球》電影編劇嚴東旭等人,圍繞“科幻文化與場景營造”開展圓桌討論,為構筑多頭并進、良性發展的科幻綜合產業添磚加瓦。


      楊沾是網絡文學資深內容專家,自2006年開始從事網絡文學內容相關工作。從業期間,楊沾先后發掘了多位網絡文學著名作家,推動了多項題材創新,是網絡文學多項作家作品制度、內容合作制度、海外內容制度等的直接策劃者,同時還是網絡文學明星作家運作和內容營銷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還是廣東省網絡作家協會理事,上海大學中國創意寫作中心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面對面專訪到楊沾。關于網絡文學與科幻之間的關系;網絡文學創作在當下的特征;年輕人如果想要從事網絡文學寫作,需要注意提高哪些方面的素質,有哪些可以有效學習的經驗;類型文學熱點從武俠轉移到科幻等話題,記者與楊沾展開了一番交流。


      科幻創作和閱讀的繁榮


      背后都是年輕人的選擇


      記者:在第33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上,有4部網文作品《深海余燼》《泰坦無人聲》《靈境行者》《夜的命名術》得獎。由此可見,科幻在網絡文學眾多類型中發展得比較好。作為閱文集團內容運營部總經理,請您具體介紹一下,科幻在當下的網絡文學創作中,到底是怎樣一個狀況?


      楊沾:從創作端來說,2022年,閱文旗下僅起點一個品牌就涌現了4萬多部科幻作品,我們的簽約作品數量更是增加了30%,高居主要類型簽約增長率第一。從閱讀端來說,我們的科幻類付費用戶規模增長了118%,在我們最受歡迎作品前10中,一半都有科幻元素。無論是創作還是閱讀的繁榮,背后都是年輕人的選擇,30歲以下的讀者和作家占據了科幻用戶的七成以上。而選擇科幻的作家中,70%以上有本科在讀及以上學歷。這批年輕人的加入,為科幻創作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同時,科幻的繁榮也依賴于平臺的投入與扶持。自起點創立以來,就將科幻列入了最初的六個分類之一,并持之以恒地投入資源,始終堅持給科幻作家以流量和資金的傾斜。2022年,在作家福利的基礎上,我們推出了網文的科幻獎項,并通過專項給予作家創作扶持,促生了《深海余燼》《深淵獨行》《保衛南山公園》等優秀作品。2023年,我們的青年作家扶持計劃也已開啟,希望通過更直接的激勵,給予青年作家更大的動力。


      記者:大家都知道,在此前很長時間內,武俠題材在類型文學中深受大眾喜愛。據您觀察,現在類型文學的熱點,是不是已經從“武俠”轉移到了“科幻”?


      楊沾:其實不光是網絡文學,在影視、游戲等大眾文化領域,都存在一個“熱點期”的現象。一個題材不大可能在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一直處于流行熱度狀態。社會在變化,那么大眾文化的熱點也會發生轉移,這是自然的。就目前來說,在網絡文學領域,武俠的熱度,相對于早期,影響力沒有那么大了。包括武俠劇的影響力和收視群體,其實也沒有原來那么廣泛了。


      記者:武俠題材的類型文學創作如果想要東山再起,恢復往日的光環,您認為該怎么辦?


      楊沾:我覺得隨著社會演變,現在讀者(用戶)的審美和接受習慣比起以前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那么,武俠題材的作品,其講故事的邏輯,有沒有相應進行更新、是否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都需要認真思考。其實網絡文學是一個時刻變化的大眾文化,相對其他題材來說,武俠這方面的探索可能相對要滯后一點。我不認為武俠題材未來就不會再度成為熱門題材,但是這取決于武俠題材的創作要及時找到自己的突破點,要契合現在年輕人的閱讀口味。


      記者:近些年,中國的網文“出海”成績比較好。您覺得哪些特點打動了國外的讀者,讓中國網文擁有了超國界的受眾?


      楊沾:首先是因為好故事自帶跨越國界的傳播力。而且,網絡文學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它屬于年輕人非常容易親近和接受的大眾文化,用戶范圍特別廣。此外,互聯網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天差地別的文化鴻溝。短視頻上的一些熱點,都具有全球一致性。其實在國外,受眾的閱讀也是分類的。比如在法國地鐵上,經常看漫畫的那些人可能就更對網絡文學作品感興趣。


      純文學與類型文學之間


      并沒有絕對的分野和壁壘


      記者:關于純文學與類型文學,很多人都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純文學更注重文學性,更有思想深度,而類型文學善于講故事,節奏好。在您看來,這兩者之間是不是可以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


      楊沾:其實我個人覺得,純文學與類型文學之間并沒有絕對的分野和壁壘。很多差別都是在創作風格上。其實,網文作家們受到了純文學教育,他們的寫作啟蒙大多也是純文學作品。網文作家們在進行類型文學寫作時,深受純文學作品啟發。只是他們的作品在輸出的時候,更有互聯網用戶思維。近年來的網絡文學,也越來越注重創作個性、人物和情感。如果說早期的網絡文學更強調故事和快節奏推進,現在隨著讀者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需要情感和文本的共鳴。


      記者:網絡發表平臺對文學寫作的影響是怎樣的?媒介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創作的內容、性質?


      楊沾:產品發表的平臺、形式確實會給寫作性質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我還是想強調,好故事其實在哪兒發表都一樣受歡迎。此前我參加一個活動,碰到善于寫故事的現代作家張恨水先生的女兒。其實,張恨水先生的小說就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大眾文學。當年他更新也很快,據說用手寫能每天寫作一萬字。在我看來,網絡發表平臺對于作家創作的最大影響,是在線定期連載會推動作家必須要保持連貫性創作。而這種連貫性創作可能對創作手法帶來一些影響。比如說有一些內容,在傳統文學里面可以攢一段時間慢慢去領會,但對于網絡文學可能就不太合適。


      網文創作者要保持學習


      把視角放到整個文化領域


      記者:如果一個年輕人想從事網絡文學寫作,您會給予什么建議?在您看來,專業從事網絡文學寫作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楊沾:首先對文學創作要熱愛。熱愛是所有工作的基礎,從事網絡文學創作也不例外。第二,要有好的心態。網絡是一個高度互動的環境,在這個平臺上工作,需要對用戶反饋有高度靈敏的反應,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去理解和接受。第三,要能堅持下去。網絡文學創作是在一個競爭較大的環境里面,忍耐力和堅持特別重要。


      記者:在當下這個時代,網絡文學寫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有哪些可以傳授的寫作經驗?


      楊沾:寫作是個體性工作,因人而異,但有兩點對于網文寫作新人尤其需要特別注意。比如,寫作者要明白自己的目標受眾群體是哪些人,自己是在為誰而寫。因為在互聯網環境里,不同群體的用戶有不同的個性審美需求。現在也不太會有一部作品讓所有人都喜歡。此外,寫作者要保持特別飽和的閱讀量。因為網絡文學在成長,不斷融合新事物。網絡小說早期脫胎于傳統小說,然后融入了影視劇的創作特色,融入了游戲的特色。那么,網絡文學的創作者始終要保持學習,而且這種學習不應當僅限于圈內的學習,還應該把視角放到整個的文化領域。(張杰)


      轉自:華西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