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順義溫榆河公園的仿漢代建筑群內,一家原木色基調的書店掩映其中——新華書店溫榆河田園店坐落于此,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廣東佛山禪城的文華公園,有家名叫“尚書·文華”的書店,巨大的玻璃幕墻將室內室外融為一體,風格清新自然;曾參與綜藝《中餐廳》第四季錄制的書店“時見鹿”東湖店,位于武漢市東湖生態風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是武漢首家森林書店……實體書店正在拓寬想象力的邊界,在大自然中建構新的閱讀場景,探索困境中的生存之道。
近幾年,為實現逆境突圍,很多實體書店經營者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方式。今年五一假期,各地圖書市集活動多到爆棚。 從北京 CBD 閱讀生活節到武漢的落日書展和藝術書展,逛圖書市集成了新風尚。新華書店順義書店總經理張秀梅介紹,將書店開在公園里,是新華書店為服務讀者作出的選擇,也是傳統書店面對行業新形勢進行的創新轉變。圖書行業營銷專家路毅表示,公園里出現書店,是一種實體書店跟文旅產業的創新結合, 這種結合未來將更為廣泛,不局限于“進公園”的形式。
作為一種書店行業“文化+旅游”的轉型探索,公園書店數量的增加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導向作用。 4 月 27 日,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通知》,
明確鼓勵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與公共文化機構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全民閱讀品牌。
事實上, 現在不僅有公園書店,也有走得更遠的鄉村書店。這種鄉村書店與一般意義上的農村書屋又有不同,鄉村書店既擴大了公園書店的元素,也具備了公園書店難以打造的新體驗場景,既能滿足成年人大自然環境下讀書的需求,還適合親子教育和研學游。 可以說,它既抓住了當前年輕人的“泥土情懷”, 又看到了農村自然風光和民俗的優勢,通過文旅融合,讓城里人“下鄉”學文化成為現實。
更值得注意的是,5 月 4 日, 上海世紀朵云書院和笑懿迦文化宣布推出演藝廠牌“創意共生場”,《驚鴻變》演出收獲消費者熱評。“創意共生場”戲劇廠牌的建立,讓書店第一次有規模地將業務鏈條向上游延伸。世紀朵云副總經理夏琦說:“書店和戲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上海的城市文化培養出了戲劇觀眾群體和文化消費人群,培育出了書店與戲劇人聯動的這個新廠牌。 ”
由此可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周末看劇、喝下午茶、聚餐,形成一個完整的消費體系,讓實體書店“活”起來,必須抓住公共文化服務這個“牛鼻子”,通過突出便利性, 突出線上線下融合,突出創新場景,在“空間、服務、品牌”3個維度提供嶄新體驗,讓實體書店成為城鄉一體化的精神空間。(丁慎毅)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