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實體書店“活”起來 讓文化創新“火”起來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15





      北京順義溫榆河公園的仿漢代建筑群內,一家原木色基調的書店掩映其中——新華書店溫榆河田園店坐落于此,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廣東佛山禪城的文華公園,有家名叫“尚書·文華”的書店,巨大的玻璃幕墻將室內室外融為一體,風格清新自然;曾參與綜藝《中餐廳》第四季錄制的書店“時見鹿”東湖店,位于武漢市東湖生態風景區馬鞍山森林公園,是武漢首家森林書店……實體書店正在拓寬想象力的邊界,在大自然中建構新的閱讀場景,探索困境中的生存之道。


      近幾年,為實現逆境突圍,很多實體書店經營者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方式。今年五一假期,各地圖書市集活動多到爆棚。 從北京 CBD 閱讀生活節到武漢的落日書展和藝術書展,逛圖書市集成了新風尚。新華書店順義書店總經理張秀梅介紹,將書店開在公園里,是新華書店為服務讀者作出的選擇,也是傳統書店面對行業新形勢進行的創新轉變。圖書行業營銷專家路毅表示,公園里出現書店,是一種實體書店跟文旅產業的創新結合, 這種結合未來將更為廣泛,不局限于“進公園”的形式。


      作為一種書店行業“文化+旅游”的轉型探索,公園書店數量的增加離不開政策的支持與導向作用。 4 月 27 日,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通知》,


      明確鼓勵實體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與公共文化機構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全民閱讀品牌。


      事實上, 現在不僅有公園書店,也有走得更遠的鄉村書店。這種鄉村書店與一般意義上的農村書屋又有不同,鄉村書店既擴大了公園書店的元素,也具備了公園書店難以打造的新體驗場景,既能滿足成年人大自然環境下讀書的需求,還適合親子教育和研學游。 可以說,它既抓住了當前年輕人的“泥土情懷”, 又看到了農村自然風光和民俗的優勢,通過文旅融合,讓城里人“下鄉”學文化成為現實。


      更值得注意的是,5 月 4 日, 上海世紀朵云書院和笑懿迦文化宣布推出演藝廠牌“創意共生場”,《驚鴻變》演出收獲消費者熱評。“創意共生場”戲劇廠牌的建立,讓書店第一次有規模地將業務鏈條向上游延伸。世紀朵云副總經理夏琦說:“書店和戲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上海的城市文化培養出了戲劇觀眾群體和文化消費人群,培育出了書店與戲劇人聯動的這個新廠牌。 ”


      由此可見,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周末看劇、喝下午茶、聚餐,形成一個完整的消費體系,讓實體書店“活”起來,必須抓住公共文化服務這個“牛鼻子”,通過突出便利性, 突出線上線下融合,突出創新場景,在“空間、服務、品牌”3個維度提供嶄新體驗,讓實體書店成為城鄉一體化的精神空間。(丁慎毅)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共享:為實體書店創造生機

      下載一款APP 、交付99元押金,讀者就可自由借閱書店里的書籍— —近日,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旗下合肥三孝口書店首創“共享書店”的經營模式,引起媒體廣泛關注。
      2017-07-20
    • 北京:今年起每年投50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

      北京:今年起每年投5000萬元扶持實體書店

      《北京市關于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實施意見》日前正式發布。北京將大力推動實體書店建設發展,從2018年開始,北京實體書店扶持資金每年將增至5000萬元,每年扶持書店150家。
      2018-08-01
    •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兒?

      實體書店的春天在哪兒?

        實體書店承載著城市的記憶,是重要的城市文化基礎設施,近幾年卻遭遇發展寒流。作為擁有最廣泛閱讀人群的北京,接連出臺政策扶持實體書店發展,在有所回暖的氛圍中,實體書店未來的發展路徑也開始顯露痕跡 。
      2018-09-06
    • 調查顯示:新型實體書店生機勃勃

        近日,中國黨刊網在貴州省貴陽市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該市的新型實體書店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群體的歡迎。“網絡閱讀取代紙質圖書,電商平臺擠垮實體書店”的說法欠妥,相反呈現出“紙質閱讀網絡閱讀齊頭并進,網絡售書...
      2018-11-2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