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藏經洞”讓你超時空感受敦煌文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5-15





      綜合運用高清數字照掃、游戲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動態光照等游戲科技,在數字世界生動再現藏經洞及百年前室藏6萬余卷珍貴文物的歷史場景。近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打造的全球首個超時空參與式博物館正式上線。


      “數字藏經洞”最大的亮點在于以4K影視級畫質、中國風現代工筆畫美術場景與交互模式,讓公眾“穿越”到晚唐、北宋、清末等歷史時期,參與到藏經洞的厚重歷史之中,直觀地感受和了解敦煌文化藝術的價值與魅力,為公眾提供身臨其境的沉浸體驗。


      敦煌藏經洞是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其中出土了6萬余件公元4世紀至11世紀的古代文獻和藝術品,被譽為“打開世界中世紀歷史的鑰匙”。


      目前,藏經洞出土文物分別被收藏于中、英、法、俄、日等國的數十家收藏機構。一直以來,敦煌研究院聯動社會力量,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藏經洞出土文獻文物進行全面整理與收錄,并通過不斷推出創新數字產品,探索向公眾普及敦煌文化的多元路徑。


      2022年6月,敦煌研究院和騰訊共同成立“騰訊互娛×數字敦煌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著力打造 “數字藏經洞”項目,希望為大眾打開一扇能夠穿越時空、更輕松了解藏經洞和主要文物的新“大門”。


      公眾在手機上登錄“云游敦煌”小程序后,即可進入高清還原的藏經洞中,近距離觀賞洞窟里的壁畫、彩塑和碑文等細節。同時,公眾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穿越”到4個不同時段,與洪辯法師等8位歷史人物互動,“親歷”藏經洞的前世今生。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表示,與傳統博物館的參觀模式不同,這次“數字藏經洞”充分利用游戲科技的“數字生產力”,在互動體驗中不僅加深了參觀者對文物的了解、更引起了他們探究歷史的興趣。


      趙曉星介紹,“數字藏經洞”以復原歷史場景為目標。在整個研發過程中,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團隊對每一個場景和細節都進行了細致考證。


      比如場景中的三界寺,是歷史上莫高窟附近的著名寺院,但至今沒有找到遺址所在。學者們通過敦煌文獻P.T.993《吐蕃寺院圖》、莫高窟周邊現存古建遺址,結合敦煌壁畫中的建筑圖像,構建出一座符合敦煌五代宋寺院特征的“三界寺”。


      趙曉星表示,為了能讓公眾對藏經洞的歷史有清晰的認知,專家團隊盡力確保“數字藏經洞”所傳遞敦煌學知識點的準確性。


      “數字藏經洞”由騰訊游戲CROS團隊提供研發技術支持。“首先是高精數字孿生,第二是游戲引擎渲染。”騰訊互娛副總裁、CROS團隊負責人崔曉春說,團隊為了還原莫高窟1600米外崖面原貌,以及毫米級高精度復刻莫高窟“三層樓”和第16、17窟,通過數字照掃、三維建模技術,渲染了超過3萬張圖像,生成9億面的超擬真數字模型。


      騰訊互娛數字文化實驗室副總經理、“數字藏經洞”產品制作人鄧大付舉了《歸義軍衙府酒破歷》的例子。


      《歸義軍衙府酒破歷》的故事呈現采用風格化的表現手法,一方面可以規避穿越千年未知的學術細節,另一方面可以用中國風的方式來對場景進行意向化表現,兼具藝術效果。為了讓公眾有更好的代入感,團隊在風格化場景里選擇了RPG的方式讓公眾進行故事體驗,使之能夠與場景更好地融入。


      “在形象設計階段,我們挑選了唐代莫高窟供養人角色作為參考,既與穿越的時代貼切,又能夠普及敦煌服飾特點。”鄧大付說,這樣也能夠讓公眾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更多與敦煌文化有關的內容。


      鄧大付強調,團隊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賦予角色流暢的動作;通過AI面部動畫生成技術,實現生動擬人的語音動畫效果。通過游戲技術讓角色的表情和聲音更加自然生動,進一步加強公眾的代入體驗。


      基于游戲引擎PBR技術的高品質渲染,“數字藏經洞”營造了極具真實感的環境氛圍,同時基于全局動態光照技術,還原了早晨10點的太陽光照效果,并在窟內加上了 “開燈”的觀賞模式,將甬道、壁畫、告身碑逐一照亮。


      “數字藏經洞”應用了騰訊自研的云游戲技術,所有數字資產的渲染全在云端完成,公眾只需要打開微信小程序,就能輕松走進“數字藏經洞”,獲得影視級畫質體驗。


      “‘數字藏經洞’首次在虛擬世界毫米級高精度復現敦煌藏經洞,讓海內外的藏經洞出土文物以新的方式重聚、重塑、重現、重生,這是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成立的‘騰訊互娛×數字敦煌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的一項代表性合作成果。”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希望未來能通過“文物+科技”的融合,創新性展示更多敦煌文化優秀成果,探索開創文物展示體驗新范式,有力促進敦煌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物“活起來”,不斷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面向國內外講好敦煌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記者 頡滿斌)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