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九屆文博會落幕:激發文化活力 創新產業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14





      超12萬件文化產品展出,超400萬人次參會,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展示與交易,總成交額達34.2億元……6月11日,為期5天的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落下帷幕,辦展成果再創新高。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文博會已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本屆文博會自覺擔當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圍繞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辦會,為推動文化產業和會展業加快復蘇、促進中華文化傳承發展作出新貢獻。


      首設“數字中國”展區,“科技+文化”跨界融合亮點紛呈


      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數字中國——AI時代的文化創新”主題展區,全方位展示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最新技術、最新創意和成果,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產業盛宴。


      “數字中國”展區的主體造型是一個神經元細胞的形態。“這一形態寓意AI時代的底層邏輯——神經元計算,數字文化企業如同神經元細胞一樣首尾連接、逐漸形成復雜的產業網絡。”該展區總設計師鄭洵說。


      本屆文博會重點組織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文化企業參展,推動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文化產業。據統計,參展企業中,龍頭文化企業占比達到70%,60%以上的文化產品和項目首次亮相文博會。


      打開手機微信小程序,便可穿越歷史,感受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室藏萬卷的盛景;戴上特制裝備,就能聽到宋代名畫《聽琴圖》中的悠揚琴聲;坐上“飛行影院”的座椅,大型機械臂就可以帶觀眾沉浸式體驗從雪山、沙漠上空飛過的感覺……虛擬展示、沉浸式體驗和數字視聽等技術的應用,為觀眾帶來了嶄新的體驗。


      本屆文博會還首次推出了數字文創產品,以文博會吉祥物小水滴“文鵬”的IP為依托,融入各地特色文化元素進行二次創作,開發出多款數字文創產品,將文博會小水滴打造成全新數字名片。


      在科技與文化的碰撞下,不少非遺文化產品煥發新活力,以新的形式展現傳統文化的“現代美”。


      在濟南皮影戲展位上,以國家航天局的IP“航小夢”為原型創作的卡通皮影系列文創產品,一經展出,便吸引了大批年輕觀眾的目光;在蘇州織繡展位上,“蘇繡+科技”的創新產品《錦繡蘭蝶》人氣十足,融入感光油墨、感溫交互等技術,營造出花開蝶舞的意境;在福建館“你未能觸摸的福建”展區,數字化互動技術的應用,讓觀眾得以現場體驗雕版印刷等非遺文化中的匠心智慧……


      本屆文博會期間,非遺展區還舉辦了“工藝美術進鄉村 助力推廣非遺傳統技藝”研討會等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借助科技的力量,展現非遺魅力。


      擴大文化產業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展館廣受關注


      本屆文博會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為契機,全力恢復并擴大文博會對外文化貿易和文化交流。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300家展商入駐文博會“文旅消費館·一帶一路國際館”,108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和專業觀眾線上線下觀展、采購。


      今年,法國工業設計協會、中法品牌美學中心首次參加文博會。“很高興能在這里看到來自不同國家和中國不同地區富有多樣化和創造力的文化產品。”法國工業設計協會主席安娜·瑪麗·薩赫格耶說。


      來自伊朗的馬迪曾在2019年參加文博會,這次他帶來的掛毯、地毯和手工藝品深受中國客商的喜愛。“希望能借助文博會的平臺,讓更多客商了解伊朗的文化和產品。”馬迪說。


      陜西館的“唐代集市”、寧夏館的“時光走廊”、甘肅館的“夢回敦煌”……在文博會上,“一帶一路”沿線省份的文化產品吸引了各國客商關注。


      據介紹,本屆文博會也在國外布展,目前在歐洲、南美地區已建立了文博會咨詢臺,在埃及、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設立了文博會海外分會場,在英國、法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開展文化推廣活動,合作代理機構遍布65個國家和地區……文博會正從“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向“國際文化產業頭部展”邁進。


      展會期間,“愛深圳”多語種網站試運行上線,“深圳全球傳播使者”計劃啟動,深圳報業全球傳播中心掛牌成立,進一步提高文博會對外傳播度和國際化程度。


      強化交易功能,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博覽和交易是文博會的兩大基本功能。本屆文博會加強云上文博會功能建設,云報名、云展廳、云招商等功能實現全面升級,并首次推出“小水滴智能助手”,完善在線交易功能。云上文博會入駐展商首次突破6000家,增設供采對接頻道,將“云上”展商與線下買家精準對接。


      文博會文化產業招商大會強化招商引資和投融資功能,面向全國廣泛征集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通過線上線下平臺持續推廣和撮合,項目總成交34.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各地政府組團和參展機構、企業舉辦各類洽談會、招商推介等活動超過200場。此外還組織了23場發布活動,為國內外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的發布提供“首展”“首發”“首秀”平臺。


      此外,本屆文博會加大展會服務模式創新,打造“文博會消費季”,攜手抖音、天貓、淘寶等平臺,線下線上、館外館內聯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升級營銷模式,擴大線上交易。同時,聯動各大新媒體平臺舉辦系列宣傳推廣活動,為企業和產品提供專業的宣傳推廣,助力企業開拓新市場。(記者 程遠州)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2019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博會12月舉辦 首創"文化夜宴"模式

      日前,2019第四屆三亞國際文博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本屆三亞國際文博會將于12月28日-31日期間舉行。據悉,這是海南首個開創夜間展覽的文博會,將助力三亞開啟夜間經濟新模式,推動新一輪消費升級。
      2019-09-17
    • 深圳文博會:文化魅力“云”端綻放 科技賦能跨空間互動

      在深圳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現場,諸如此類的“科技范”隨處可見。在展會的場館內,隨處可見AI互動、裸眼3D表演、互動性沉浸式體驗等,讓人穿梭在不同時空里,實現歷史和未來對話。
      2021-09-28
    • 文博會“新國潮”:創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在此間于深圳舉行的第十七屆文博會上,各種融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時尚特色的“新國潮”產品登場。這種創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嘗試頗受關注。
      2021-09-29
    • 文博會: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文博會: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將于6月7日至11日舉行。自2004年在深圳正式創辦以來,文博會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等不斷攀升,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
      2023-06-0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