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頭演藝如何點亮城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7-06





      紐約的地鐵站,巴黎歌劇院門外,巴塞羅那“流浪者大街”……如果你曾去過這些地方,一定會和各種各樣的街頭藝人偶遇。


      從去年開始,杭州也有了不少這樣的地方。比如湖濱步行街就搭建起一個小小的“舞臺”,讓街頭藝人們有了固定演出的場所,市民、游客佇足就能欣賞一場表演。


      驚喜不只在西湖邊。


      近一年來,在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動下,“文藝賦美”工程在全省11個設區市進行,在城市街頭、社區公園、鄉村老街,都能觀賞到一場又一場街頭演藝。據統計,今年1月至5月,浙江共開展街頭演藝近2.5萬場,參與演出的文藝志愿者已有6萬余人。


      作為“文藝賦美”試點城市,杭州目前已布局200多個常態化街頭文藝演出點。潮新聞記者從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了解到,預計今年下半年,杭州還將啟動為演出質量較高、較活躍的街頭藝人頒發演出證的工作。


      對于街頭藝人來說,“持證上崗”會帶來哪些改變?城市夜生活會更豐富多彩嗎?


      街頭演藝更有序


      一套音響、一個話筒、一只手機,這是“杭州街聲團”主理人王添航第一次在街頭唱歌時的裝備。后來王添航和搭檔汪洋成立“街聲兄弟”組合,積攢了一批忠實粉絲,目前已有20多個粉絲群,上千人持續關注他們的演出。“街聲兄弟”也升級為杭州街聲團,已有20位固定演出人員,全部是95后,超過一半是全職,成為“文藝賦美”在杭州非常活躍的藝人團體之一。


      即便很受歡迎,但他們常面臨和其他街頭藝人搶位置、因競爭被惡意舉報等情況。“一個晚上,我們在啦喜街唱歌,可能是因為有人舉報,那天晚上被城管執法人員趕了4次。”


      對城市管理者來說,街頭演出應該規范有序。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潮新聞記者,“文藝賦美”工程,一定層面上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街頭演出也和音樂會、演唱會的順利舉辦一樣,需要城管、公安、交警多部門配合,做好服務保障。”


      有序管理街頭文藝演出,能夠推動街頭藝術健康發展。固定點位,按流程報備,安保人員參與,讓街頭藝人們有了更好的表演環境。“至少我們現在不用再和別人搶地盤,也不用擔心被趕來趕去了。”王添航說。


      對演出質量的把關也尤為重要。在面向社會召集街頭藝人時,杭州市演藝業協會建立街頭藝術專業委員會和藝人評委會。“每個報名參與街頭演出的藝人,都需要提供影音資料,進行初步篩選,后續還要對這些藝人進行線下培訓。演出需遵循哪些法律法規、如何編排演出內容等‘崗前培訓’,很有必要。”杭州市演藝協會相關負責人說。


      據悉,目前杭州為街頭藝人們頒發的是“文藝志愿者”電子證書。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杭州也將和成都、上海等街演管理相對成熟的城市一樣,制定出臺街頭藝人管理的相關細則,待完善后,將對一批街頭藝人發證,鼓勵他們“持證上崗”。


      “政府部門與我們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發展街頭演藝,比如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要怎樣解決。”王添航說,相信開放包容的杭州將成為更多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的人們向往的地方。


      高雅藝術走出劇場


      和“杭州街聲團”不同,“怡楓國樂團”的演出,平時在音樂廳、大劇院才會看到。


      在杭州清河坊的鼓樓小廣場上,9位女性民樂手身著紅色演出服表演。《我們亞洲》的曲調響起,坐在臺階上的觀眾輕聲哼唱。


      “怡楓國樂團”是一個自發組織的樂團,10位成員均畢業于音樂學院,有的曾是專業院團的樂手,還有的是音樂老師。


      他們也被街頭演出的形式深深吸引。“在街頭,我們能讓更多的人聽到民樂、了解民樂、愛上民樂。”這些專業樂手們在“文藝賦美”工程中有了完全不一樣的演出體驗。“去聽音樂會的觀眾可能是民樂迷,但在街頭演出中,短短半小時,就能讓不少觀眾對我手里的樂器產生興趣。這是我最開心的事。”樂團竹笛演奏員汪威兒說。


      讓文藝不限于劇場、不囿于圍墻,拉近高雅藝術與每個人的距離,是浙江推動“文藝賦美”工程的初衷。為此,浙江音樂學院、省朗誦協會、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演·浙江曲藝雜技總團等眾多藝術院校、公共文化機構參與進來。京劇、越劇、昆曲、舞蹈、魔術、西洋樂……不用買票進音樂廳,我們在街頭就能看到多種多樣的文藝演出。


      讓高雅藝術走近市民、游客,還需要注意演出內容與環境的適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演出效果。


      參與演出安排的省文化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文藝賦美”工程中,會根據不同的演出地點,定制不一樣的演出內容。比如,杭州武林路的觀眾以青年和游客居多,演出形式比較偏時尚化、潮流化;浙江自然博物院演出點兒童較多,就配備少兒喜歡的演出節目,比如《西游記》的背景音樂;省博物館文化氛圍濃厚,二胡、古箏獨奏等傳統樂器演出更受歡迎。


      演出帶來大流量


      今年的杭州市兩會上,政協委員陳月利提交了名為《關于建議盡快出臺我市街頭演藝規范管理辦法,搶抓機遇賦能文旅消費新“藍海”》的提案。


      “搶抓機遇”“文旅消費”這兩個關鍵詞,反映出街頭演藝另一層面的作用:帶動經濟。在“外擺經濟”被重新提及的今天,街頭演藝正以多變的形式為城市商業賦予新的活力。


      街頭演藝帶來的流量效應非常明顯。據統計,在杭州武林路,“文藝賦美”演出期間,日均人流量增加50%,達到15萬人。


      位于杭州蕭山的浙農東巢藝術公園更是火熱。這個集文化體驗、展示、消費于一體的藝術園區,開業不到兩年時間,如今已經成了杭州最火的網紅打卡點之一。每個周末,落日音樂會、日落大道集市都會為園區吸引來大批年輕客流。


      這樣的模式在更多商業區被復制,湖濱步行街、武林銀泰、國大城市廣場、運河上街、杭州大廈501、濱江星光大道、新天地太陽劇場……紛紛加入“文藝賦美”的固定演出點位,吸引客流成效明顯。


      不過,街頭演藝要持續下去,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未來,演出點位會越來越多,這對演出管理、場地管理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杭州已經在研究完善更細致的街頭演藝管理機制。


      比如,針對演出審批難、流程長的問題,杭州市城市管理局將商業外擺、戶外促銷、演藝等活動申請審核權限下放至縣(市、區)城市管理部門,大大提高了審批效率;杭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也積極與公安、城管等部門對接,備案一批常態化“文藝賦美”點位,使審批流程更加便捷。“演出人員只需在‘浙里文化圈’小程序預約場地,審批通過后,就能去演出了。”一位經常參與“文藝賦美”工程的演出人員說。(葉怡霖 陸遙)


      轉自:?浙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