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暑期,線下演出市場持續升溫。7月至8月全國將有超百場演唱會、音樂節舉行。熱門演唱會舉辦地的機票、酒店訂單量均有大幅增長。從數據來看,演唱會、音樂節等項目對目的地旅游消費具有不小拉動作用。跨城用戶除了觀看演出外,不少人還將在活動舉辦地或周邊進行短途游覽,將給目的地的酒店住宿、景區門票、租車自駕、一日游、周邊游等帶來明顯的拉動作用。
線下演出需求旺
以技術手段打造沉浸式體驗是今年演出市場的熱點。原創音樂劇《絲路之聲》運用全息投影、裸眼3D、交互設計等多媒體手段,講述陜西故事,弘揚絲路精神,傳播中國文化。情景體驗劇《又見敦煌》結合3D影像、移動巨幕等裝置,帶著游客領略千年敦煌文化的獨特魅力。
光影璀璨,音浪滾滾,跟著節奏隨意搖擺。今年以來,音樂節市場遍地開花,現場感和社交性讓年輕人很“上頭”。從“草莓”到“迷笛”,從“氧氣”到“西湖”,主辦方充分挖掘音樂節的內涵與價值,創造獨特的場景,成功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
除傳統演出外,互動式小劇場演出也成為演出市場新的增長點。脫口秀、漫才、即興喜劇等新業態深受市場歡迎。這些新業態將演出空間與商業空間巧妙融合,對周邊消費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演出場次增長甚至超過了傳統劇院。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演出票務信息采集平臺數據監測分析,2023年二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2.44萬場,環比增長80.60%;演出票房收入118.13億元,環比增長137.20%;觀眾人數4038.44萬人次,環比增長84.81%。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和小劇場新空間,一“大”一“小”共同發力,推動演出消費以及演出拉動的關聯消費顯著增長。
拉動消費潛力大
這個夏天,跟著演出去旅行成為很多人的出游選擇。
跨城觀演成為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的主要消費趨勢。在五月天、任賢齊、劉若英等知名歌手北京演唱會的觀眾中,跨城觀演比例均超40%。一季度開售的周杰倫呼和浩特演唱會跨城購票觀眾比例超70%,凸顯了該類演出對文旅消費的拉動作用。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數據,僅今年“五一”期間,大型演出項目的跨城購票觀演人數占比超過總人數的50%。音樂節和演唱會項目帶動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住宿、餐飲等綜合消費規模超12億元。
演出形成的聚合效應凸顯,直接帶動區域客流增長。依托演藝消費融合新場景,成都、濟南、天津、武漢等地也都出現能讓消費者一邊就餐、品酒、逛文化集市及一邊觀劇的沉浸式戲劇演出活動,深受年輕人追捧。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2023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中提出,隨著文旅融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旅游觀光和文化體驗兼具的目的地更受青睞,沉浸式文旅業態成為推動景區提升、鄉村振興、消費升級和夜間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