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博物館有著怎樣的魔力?7月8日晚18時剛到,家住赤峰市松山區全寧街道辦事處河畔社區富河園七區的于芝民就帶著老伴和孫子來到這里參觀。
7月1日起,每周六晚,赤峰文博院赤峰博物館、赤峰博物館南館敞開懷抱,開啟“夜場”模式,不少觀眾都趁著周六去體驗了一把不一樣的美好“夜生活”。
“日出紅山”展廳人頭攢動、“古韻青銅”展廳排起長隊、“和同一家”展廳熙熙攘攘、“契丹華韻”一眼千年眾人圍觀……
觀眾興致勃勃地跟著講解員一起逛展廳,了解歷史文化。“紅山文化碧玉龍是目前發現的體積最大、雕刻工藝最為精美的龍形玉器”,在“日出紅山”展廳里的“中華第一龍”前,講解員鄭棋文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給觀眾講解著文物的前世今生。
“夜場開放期間,赤峰博物館通過4個基本陳列,1000余件(組)珍貴的館藏文物為觀眾全面展示赤峰歷史文化的發展變遷。每周六晚上都會有一名專業的講解員免費講解,帶領觀眾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夜場活動,為觀眾參觀博物館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便利,也是我們文博人為堅定文化自信,展示中華文化魅力做出的努力和嘗試。”赤峰文博院副院長秦博說。
赤峰博物館南館同樣人氣火爆。“宋風遼韻——遼時期歷史文化展”“北國丹青——遼壁畫藝術展”“憑云出梵天——遼塔建筑成就展”,伴隨著精彩的講解,不少觀眾在展廳內流連忘返。
7月1日夜場開放當日,赤峰文博院在赤峰博物館南館舉辦“遼朝在多元一體中華民族國家形成中的作用——以遼上京和遼祖陵考古發掘成果為重心”學術講座,可謂“一票難求”,名額限定100人,能否獲得入場券全靠“拼手速”。
旺盛的人氣,印證了人們對于博物館更靈活開館時間的期許。據了解,赤峰文博院赤峰博物館、赤峰博物館南館在7月1日至8月15日每周六18:00-21:00對外免費開放。
“我們開放夜場,不僅是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為大眾提供了新的休閑場所和方式,豐富了城市的夜生活。夜晚開門迎客,讓更多人把參觀博物館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并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赤峰博物館南館館長黃文博說。(李雪瑤)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