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國際非遺節達成意向授權8200余萬元--開發辟新徑 非遺展新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23





      蜀錦、蠟染、羌繡……在近日舉行的第八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下稱成都國際非遺節)上,四川國際非遺品牌 IP授權展吸睛又吸金,成為此屆成都國際非遺節的一大亮點。授權展集中展示了來自北京、四川、浙江、湖南、廣東、山東、陜西、江蘇等全國多地的知名非遺 IP1000余個,并邀請120余家國內外知名合作機構進行授權洽談,最終實現產品銷售1273萬元,意向授權金額則達8200余萬元。


      多彩非遺薪火相傳,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活態展示。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非遺保護力度,推動授權開發,非遺進一步“活起來”。


      授權交易火熱


      說起蜀錦,你會想到什么?在此次授權展錦城風物展臺前,用蜀錦技藝創作的抽象三星堆青銅立人圖案讓人眼前一亮。面對這一展品,參觀者紛紛感慨,原來蜀錦還能這樣做。成都尋錦處織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喬永平告訴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該公司主要從事蜀錦紋樣的創新設計和文創產品創作,目前推出的“千年絲路”系列和“巴蜀童年三星堆”系列最受追捧。


      作為活化非遺資源的重要途徑,非遺項目的版權保護與運營一直受到業內外的關注。此次授權展吸引了眾多品牌代表和觀眾的目光。在有彝文化展臺,觀眾被各式根據藏羌彝族紋飾創作的非遺產品所吸引。展臺相關負責人熊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們的展品是少數民族紋飾的再創作作品。這些展品通過3D打印打樣,再利用各類非遺技藝進行創作,每件作品都可以進行 IP授權。如今,這些 IP深受海內外商家的青睞。


      藏族編織、挑花刺繡工藝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華珍也帶著近年來設計的羌繡圖案以及 IP授權及聯名產品到現場展示,吸引了不少觀眾。楊華珍告訴記者,近年來,她通過 IP授權,與環球影業等十幾家企業進行了合作,年純收入達到了300萬元至400萬元。


      “我們不單做蠟染,還進行非遺研學,我們的 IP還參加了中國香港授權展等展會,進行非遺 IP授權……”成都非遺蠟染技藝傳承人謝寶高興致勃勃地向觀眾介紹自己的產品,被蠟染染成絳藍色的雙手引人注目。他表示,非遺不僅是“一針一線”的傳承,更需要用 IP授權的方式讓它煥發新活力。重慶相予品牌主理人王暉對此次授權展平臺的搭建贊嘆不已。她說,授權展推動了非遺項目之間的合作,實現了共贏。


      活動現場,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四川省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中傳創展(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代表及羌繡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云珍共同發起非遺保護傳承聯合倡議,積極促進非遺 IP的跨界授權合作,推動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搭建交易平臺


      作為成都國際非遺節開辦以來首次聚焦非遺 IP授權的展會活動,此次授權展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遺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精心設置了七大主題活動,包括四川國際非遺品牌 IP授權展、展前培訓、授權會議、分享會暨專題推介會、項目路演、線上展和 IP開放日活動,為觀眾帶來一場集傳統與現代、歷史與潮流于一體的非遺文化狂歡,同時也為非遺項目活化運用搭建了交易平臺。


      活動期間,成都墨爾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中國香港艾柏斯公司、樂山市夾江縣大興榮年畫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愛夢(北京)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劉氏竹編工藝有限公司與北京元隆雅圖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等,就非遺項目活化應用成功簽約。為推動非遺 IP的活化運用,此次活動設置了非遺 IP合作共創區,并配備了非遺知識產權綜合服務區,便于非遺 IP的供需雙方進行洽談交易。供需雙方在現場開展授權洽談,共同促進非遺 IP的價值開發,推動非遺保護傳承高質量發展。伊利集團、惠氏、聯合利華等120余家國內外企業和機構參與洽談交易。


      如今,版權在非遺的保護、傳承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當下的實踐來看,各地紛紛運用多種方式加強非遺領域的版權保護,助力地方特色經濟發展,在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強化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四川省有著豐富的非遺資源,具備開展非遺授權的良好基礎。四川國際非遺品牌 IP授權展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屆成都國際非遺節之后,擬將四川國際非遺品牌 IP授權展發展成定期舉辦的展會,每年在成都舉辦,持續擴大參展和洽談規模,開展會議、路演、推介、分享等形式多樣的交流洽談活動,激發非遺傳承人、保護機構、非遺從業者的創新活力。通過搭建非遺 IP創新轉化平臺,牽手設計師、藝術家、品牌機構等,讓非遺與市場對接,以展示帶動發展,以發展實現傳承,讓非遺不斷回歸現代生活場景,增強非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與市場對接,開展活化應用,正在讓越來越多的非遺項目重新回歸現代生活,再次綻放迷人光彩。“將非遺傳承的知識體系、知識技能等轉化為蘊含知識產權成果的非遺產品,有助于非遺產品增強自主造血能力,有助于文化強國建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宋秋在會上表示,希望通過舉辦非遺品牌 IP授權展,搭建非遺品牌創新轉化平臺,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推進非遺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利用,增強非遺 IP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記者 侯偉)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