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流行語,呼喚流行力量的“雙向奔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12





      2023年已近尾聲,《咬文嚼字》編輯部評選出了本年度“十大流行語”:這一年,國際關系風云變幻,“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火爆引發熱烈討論,時代發展潮流呼喚“雙向奔赴”;這一年,一度停滯的文旅、體育等“特種兵式”回歸,社會生活呈現明亮熱烈的“多巴胺”圖景;這一年,隨著媒介化的深度發展,人們爭做“顯眼包”,組成各種“搭子”,追求個性自由的同時也在價值審美上回歸傳統……


      未來已來:時代潮流的激蕩與沉思


      2023年,大國外交縱橫捭闔。11月,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在美國友好團體聯合歡迎宴會上,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贊揚中美人民“雙向奔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際關系有沖突,甚至有白熱化的斗爭,但“和平與發展”仍是共同的追求,“雙向奔赴”正呼應了這樣的主旋律,也因此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我們把眼光投向國內。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隨即,“新質生產力”傳播開來,成為流行語。“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力理論的內涵。其得以流行,同樣是因為適應了時代發展,把準了時代脈搏。


      這幾年來,政治性流行語日益風行。如2017年的“不忘初心”、2018年的“人類命運共同體”、2019年的“文明互鑒”、2020年的“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2021年的“全面小康”、2022年的“中國式現代化”。這些流行語站位高遠、思想精辟,富有全局性、前瞻性,是科學理論,也是行動指南,反映了人民的心聲,從而贏得了廣泛的政治認同。


      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國際關系的風云變幻,背后的重要主導力量,正是這個時代的科技騰飛。“人工智能大模型”也成了流行語,它顯得那么中規中矩,與流行語一貫的生動、幽默、機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未來已來,元宇宙的大紅大紫、ChatGPT的橫空出世,人工智能已經“虎視眈眈”。我們驚嘆于科技進步已經到達了一個新的臨界點,尤其是面對數字人,我們在驚奇與憧憬之余,更有迷茫與忐忑。如果說,這樣的選擇與沉思,幾年前還縹緲遙遠,而現在已迫在眉睫。


      豐富多元:社會生活的繽紛與向往


      2023年,一度停滯的文旅、體育活動強勢回歸,“特種兵式旅游”橫空出世!這樣的修辭,既生動、鮮活,又凝練、傳神,是文旅、體育消費經幾年沉寂之后的“報復式”回歸,凸顯了人們積極的生活態度。應該說,這個流行語飽含著年輕人的激情、朝氣與活力,同時還有很強的適配性,比如“特種兵式觀劇”“特種兵式開會”“特種兵式午休”等,成為社會生活快節奏、高強度的真實寫照。


      當然,我們在看到“特種兵式旅游”積極意義的同時,也不要放棄之前一直倡導的休閑式旅游。說到底,從容地來一場“詩與遠方”的旅行,需要社會的健康發展與時代的文明進步。


      與“特種兵式旅游”相呼應,“村超”則表現出網絡時代的超級景觀。長期以來,鄉村空心化現象嚴重,“村超”與其說是體育賦予鄉村力量,不如說是圍觀塑造鄉村力量,是網絡化創造的神奇景象。值得注意的是,“村超”火爆的背后,則是強烈的對比與反襯,隱含著人們對某些高大上卻扭曲異化的“超級聯賽”的失望與遺憾。“村超”大放異彩,背后或許是人們對健康的、職業化的體育運動的向往與追求。


      相對來說,這一年的色彩,是鮮艷明亮的。“多巴胺××”的流行,背后正是這樣的主色調。生動活潑的色彩能夠促進多巴胺分泌,讓人產生愉悅感。“多巴胺穿搭”一改過去精致優雅和樸素低調的風格,用高飽和度的色彩、繽紛明亮的搭配讓人產生愉悅體驗。“多巴胺穿搭”走紅后,“多巴胺”引申出“快樂因子”的含義,從可視的色彩到不可視的抽象概念,都能用“多巴胺”,如“多巴胺景區”“多巴胺漫步”“多巴胺飲食”“多巴胺休假”等。甚至熱心開朗、生活態度積極的人,都能用“多巴胺”來形容,如“多巴胺老師”。“多巴胺”風行,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個體與社會之間,本就應該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


      張弛有度:個性追求的張揚與回歸


      社會的五彩斑斕折射到個體身上,常常有令人意外的收獲和驚喜。2023年,“顯眼包”悄然流行,“現眼”是很多地方的方言,形容一個人做事愛出風頭,總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做法,到處丟人現眼。這其中,隱藏著一種善意的調侃,讓人會心一笑之后的放松與親切。這個詞在使用過程中,漸漸演變成對個性化、多元化的認同,充分體現了漢語言的創造性。


      如果說,“顯眼包”體現的是個體魅力,那么,“情緒價值”體現的則是指一個人影響他人情緒的能力。如今流行的“情緒價值”是對人際關系的描述,一個人給他人帶來舒服、愉悅和穩定的情緒越多,他的情緒價值就越高;反之,他的情緒價值則越低。這樣的詞語為何得以流行?很顯然,在現代社會,人生價值的內涵日益豐富,個性追求的境界日益提高,表現在人際交往與互動中,既有現代性的張揚,又有傳統性的回歸。


      與上述兩個流行語類似,這一年,“搭子”突然流行。“搭子”,無疑是媒介化社會中,人們的新型社交模式。既是緊密的,又是松散的,“聚散自由”“親疏有度”是這種社交模式的內在價值追求。當然,這也是一種“雙向奔赴”,符合當下人們的社交期待和心理需要:它既具有現代色彩,是一種準契約式的交往;又具有傳統價值,即人際交往的“具身性”——面對面的陪伴,面對面的情感互動。可以預見的是,這種“左右逢源”的社交關系,還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容”。網絡,是無遠弗屆的連接,而我們,不會作繭自縛。


      回味展望:流行力量的蛻變與重塑


      “質疑大媽,理解大媽,成為大媽”“質疑父母,理解父母,成為父母”……2023年,“質疑××,理解××,成為××”成為流行語,在特定的人生階段,面對特定的認知對象,“質疑—理解—成為”是客觀存在的動態心理過程,也是心智成長、成熟的必經階段。


      當然,我們也應認識到,這個流行語背后,也是理想遭遇現實之后的妥協,這是一個“成長如蛻”的過程,也是一個“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故事。總的來說,2023年的流行語,更突出了內在的溝通與理解,是不是可以說,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國家與國家之間,其實都在呼喚一種“雙向奔赴”?


      流行,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回顧10多年來的流行語,曾經,草根的力量生氣蓬勃,如“神馬都是浮云”“躺著也中槍”“剁手黨”。曾經,審視的鋒芒犀利逼人,如“拼爹”“我反正信了”“你懂的”“內卷”。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尤其是2023年,流行語內在的沖突正在減弱,或許,這也是成長、成熟的表現。


      無論是時代的進步,還是社會的發展,都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的坐標中尋找自己的定位,也在蛻變中重塑著自己的價值理念。網絡是流行語的催化劑,如今,互聯網進入中國已經30年了,而立之年,告別了青蔥歲月,某種激情在退潮,但其中也孕育著新生的力量,這是一種成長的裂變。我們希望,網絡空間的跌宕,為未來的新生與創造積蓄力量。(賈夢雨)


      轉自:新華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