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系統展現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農耕探文明》開播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7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攝制的大型系列紀錄片《農耕探文明》,將于12月25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18:30檔開播。


      中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量,居世界首位。22集系列紀錄片《農耕探文明》首次系統展現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和創新成果,深入挖掘農業文化遺產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科技等方面的功能價值,生動呈現農耕文明所承載的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碼和中華民族的思想智慧與精神追求。


      節目中,眾多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得到細致解讀。如延續8000年耕作傳奇的內蒙古敖漢旱作農業系統;在全世界最早實現香菇人工栽培的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現今所知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遺存之一——江西萬年稻作文化系統;實現稻魚鴨共生、魚米鴨同收的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以及黃土高原上的“千年古棗園”陜西佳縣古棗園……它們背后,是大道自然、因地制宜的耕作實踐和農耕智慧,是協同共生的鄉村景觀與生態理念,是鄰里守望、耕讀為本的村規民約。


      作為首次系統展現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系列紀錄片,《農耕探文明》通過對農遺故事的紀實性表達、農遺系統的科學性解讀、農遺智慧的深層次展現、農遺文化的深入性挖掘,展現一項項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如何在開發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為充分展現誕生于不同地理地貌、不同風土人情中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節目組深入22個農業文化遺產地,穿梭山林牧場,攀爬山地梯田,踏進田間地頭,運用大量航拍攝影,呈現農遺地的自然風貌、生態系統;利用豐富的延時攝影展現山林牧場、田間地頭的季節更替、萬物生長;利用微觀的視覺表達,捕捉農業文化遺產中的微小細節。


      跟隨紀錄片的畫面,觀眾不僅能看到航拍鏡頭下近25米高、 2700多年樹齡的全球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樹,也能看到先民們在險峻荒涼、缺水少土的太行山中開墾出的萬畝石堰梯田;不僅能看到微距鏡頭里萬朵茉莉在深夜驚艷綻放,也能看到菌絲蛻變為香菇的生命周期;不僅能了解到福州閩江兩岸為何 “山丘種茶樹,沿江種茉莉”,也能了解到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如何從昔日“石旮旯”變為如今的“米糧川”。前沿視聽技術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闡釋農業文化遺產的運作原理,為觀眾獻上了一場關于農耕文明的視覺文化盛宴。


      紀錄片《農耕探文明》持續深化總臺“思想+藝術+技術”創作理念,通俗、可感地解讀農業文化遺產背后的科學原理和農業智慧。節目將于12月25日起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18:30檔開播,央視頻全網首播、央視網等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


      轉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