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交流是人際互動的重要方式,它離不開恰如其分的言語表達。近日,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受訪青年感覺自己的言語表達能力下降,47.1%的受訪青年感覺自己詞匯量匱乏、表達單一。
當今一些年輕人“欲說卻詞窮”,無疑成為一種尷尬的現實存在。人不可能生活于真空,尤其對于年輕人而言,現實中不可避免地經常遇到開會時被點名發言、家庭聚會時被親友要求“整兩句”等情形。這種情況下,若是面臨“詞窮”困局——雖有很多話想說,但吭哧半天也說不出完整句子——不僅影響現場氛圍,而且也不利于展示個人良好形象,久而久之甚至會對自信心帶來一定沖擊。
網絡時代的年輕人紛紛表示,有時明明話在嘴邊,就是不知道該怎么說,以致磕磕絆絆,顯得底氣不足。何以至此?從調查情況來看,過半受訪青年認為閱讀量少和依賴網絡語言及表情包的表達方式,是他們“詞窮”的主要原因。
的確,高質量的閱讀輸入,才可能帶來令人滿意的表達輸出。隨著社交網絡迅猛發展,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閱讀、表達已經離不開網絡環境。他們中許多人日益傾向于“讀屏”,日常閱讀中碎片化和輕閱讀、淺閱讀特征明顯。相較于讀紙質書,“讀屏”盡管更輕松,但也讓人們的思考活動減少,不利于閱讀者形成完整的知識邏輯體系,給人們的表達產生一定沖擊。
網絡時代,不少年輕人更習慣碎片化的語言表達方式。他們平時線上交流多于線下社交,而在線上交流時又習慣依靠網絡語言和表情包來“直抒胸臆”。誠如有的年輕人在面對媒體采訪時表示的,“平時和朋友聊天,大家都喜歡用表情包和網絡流行語,如果誰發了一大段文字,反而會顯得很奇怪。”殊不知,這種淺白直接的表達方式,致使一些復雜深邃的表達逐漸被削弱,在離開網絡環境、需要進行規范化表達時,難免只剩下干癟的字詞和磕絆的語言了。
年輕人是朝陽、是希望,無論是基于其個人的成長,還是為了豐富人類語言、傳承民族文化,都不該讓網絡碎片化毀壞了年輕人的表達力。為此,需要以高品質閱讀豐盈年輕人的內心世界。高品質閱讀當然首選閱讀經典著作。閱讀經典,可省去在書海中進行搜集整理的大量時間,方便快捷地獲取最需要、最有益的內容,大大提高讀書學習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在的年輕人無論再怎么忙,還是應抽出一些時間品讀經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氣質,開闊心胸、增長見識,繼而為有力度的表達夯實思想根基。
有了高品質的閱讀輸入,還須以有益的語言表達鍛煉來不斷提升言語輸出能力。年輕人不能只滿足于線上交流,最好還是多參加一些線下社交。通過面對面交流,一方面傾聽對方話語,感受對方情緒,另一方面調動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努力組織好語言,積極回應對方。如此線下互動交流,相比于線上發表情包,更利于年輕人表達水平的提升。
文字是力量的象征,話語是智慧的火花。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到“詞窮”時,需要警醒了,語言表達力的改變或許不僅僅影響對話雙方。我們要盡快行動起來,抓住機會創造條件讓每一個交流的瞬間都充滿感染力,都成為有溫度的表達。(周慧虹)
轉自:河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