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博物館抓住發展機遇,探尋更多“打開方式”,也需要相關方面共同發力、綜合施策不斷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更好對接公眾需求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針對市民關心的交通出行、文化和旅游等領域服務提升等問題,今年北京市將試點推行首都博物館等20個博物館延時閉館。
消息一出,許多網友便紛紛為這一便民舉措點贊。隨著物質生活的持續改善,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參觀博物館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內容。由于工作、學習等時間安排上的沖突,很多人無法在工作日開放時段去博物館參觀。而在周末和節假日,一些熱門博物館又因為游人眾多,致使參觀體驗大打折扣。博物館實行延時閉館,就可以方便更多的人合理安排時間,實現“觀展自由”。
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博物館抓住發展機遇,探尋更多“打開方式”,也需要相關方面共同發力、綜合施策不斷完善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更好對接公眾需求。
首先,博物館要結合自身承載能力,著力提升接待容量。在調整相關入館政策,采取延長開館時間、夜間開館、節假日延時閉館等舉措的同時,博物館可適當增加門票投放量或預約名額,還可以針對不同專題館區,開設周內老年人專場、寒暑假學生團體專場,推出團體票定時預放、外埠游客優先預約等舉措,采取開辟“網絡博物館”、推出線上展覽、館藏文物“走出去”巡展等途徑,緩解博物館人流壓力。
其次,要提升預約參觀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引導參觀者錯峰觀展。科學預測和公布假期及游覽日內的客流熱冷時段,提醒參觀者錯開客流峰值,選擇客流相對較少時段入館;倡導參觀者預約成功后,非必要不爽約。為減少“爽約票”,可提前一天通過手機短信或微信公眾號提醒。倡導當地人盡量選擇在非節假日時間進館參觀,為外地游客騰出有限的門票資源。
再次,要提升門票預約等服務的透明化、便民化水平,實行線上預約的同時,保留線下現場售票方式,以滿足老年人等群體的購票需求。要在科學評估基礎上,靈活調整文博院館的承載容量,動態監測門票容量池,及時釋放余票資源;同時,優化購票機制,堵住“黃牛”漏洞,不浪費每一張門票,不辜負每一份期待。
最后,文化和旅游部門應適當引導,借助知名博物館的“溢出效應”,最大限度統籌文博相關資源,深度挖掘城市休閑文化資源,創新并拓展文旅消費場景,適時推出“小眾寶藏”景點、“鄉村博物館”游覽、“民間私房”線路等,策劃特色文旅活動,合理分流、導流,避免游客扎堆。
實現“觀展自由”,不僅需要博物館采取延時閉館等措施,地方政府也要在便民惠民方面通盤考慮,多措并舉,形成合力。比如,博物館延時閉館或開放夜場,必然會導致運營成本增加。對此,地方財政可予以適當補貼;博物館工作量加大,可借助社會公益組織力量引入志愿者;公交管理部門則可通過延長公交運行時間或增設博物館夜間專線,為游客提供便利。
總之,博物館是文旅融合的大舞臺,通過采取延長閉館時間等便民措施,可以更好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求,必將使博物館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周榮光)
轉自:中國旅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