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聲嗩吶越千年 傳統樂器煥發新魅力 與“青春”碰撞出新“火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4-16





      曾經承載著時代記憶的“夜校”如今再次“出圈”,“上夜校”成了當下年輕人最時尚的“夜生活”之一。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平時上班、周末上課。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在業余時間走進文化館,一些較為小眾的傳統文化,正在以更時尚的方式走進現代青年的生活。


      一課難求 500人搶16個名額


      晚上7時,在浙江省文化館的教室里16支嗩吶齊鳴。90分鐘的課堂時間里,來自不同行業的年輕人們,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這一傳統民樂上。而這門課如此受歡迎,完全出乎了嗩吶老師薛天龍的預期。


      薛天龍是浙江演藝集團民族樂團的一名青年嗩吶演奏者。當文化館的工作人員找到他,提出要開設公益嗩吶班時,薛天龍便爽快地答應下來,然而嗩吶班的報名情況卻出乎薛天龍的意料。


      從“不好意思”到堅持近30年


      不少學員表示,他們在視頻平臺上看到嗩吶表演,從而留下了深刻印象。聽說夜校推出了嗩吶課,便紛紛前來報名。看到這些年輕學員對傳統民樂的興致,薛天龍覺得自己近30年的堅持終于有了回報。回憶起自己的學藝之路,薛天龍不僅經歷了無數次練習的艱辛,也在外人不理解的目光下倍受打擊。


      薛天龍說,因為在特定年代背景之下,大家認知的嗩吶,可能一般是像家里有紅白喜事經常能用得到的。那時候,他放學以后要去老師家學嗩吶,他就直接是帶著嗩吶去上學的。但有好多同學問他,你這背的是什么?他就很不自信地說,背的是小號。


      但父母反復強調的“選擇了就要堅持下去”,讓薛天龍始終沒有放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對嗩吶的認知也越來越深,也變得更加自信。


      創新合奏 傳統樂器煥發新魅力


      帶著這份堅持,這些年薛天龍也一直在從事嗩吶的創新與傳承,不斷將嗩吶與流行、爵士、交響等藝術形式結合。而這次的公益嗩吶課堂,也讓他看到大家對傳統民族樂器嗩吶的想法正在發生改變。


      一聲嗩吶越千年,如何做好嗩吶民樂的傳承與弘揚?如何留住嗩吶文化的根與魂?薛天龍還有著更多想嘗試的方向。


      薛天龍說,他會把公益的事情做下去,希望更多的人喜歡嗩吶。同時,他也有理想與追求。在民樂的作品上他會嘗試更多新穎的方式,更多地去開拓嗩吶表現的可能性,也會去嘗試一些比較市場性的作品。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