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的歷史遺跡眾多,博物館更是各有特色,每一處都能帶您暢游璀璨文明的長河。
天上一輪月,圭峰十二圓。秦嶺北麓圭峰山下,坐落著大氣恢宏的漢唐風格建筑群,這是2022年7月正式落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
中國國家版本館按照“一總三分”的模式,用以收藏展示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典籍版本,是一項賡續中華文脈的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西安分館由現年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設計,采用古今交融的設計理念,將漢代高臺筑閣的傳統建筑風格應用于整體設計中,打造了一座具有古典氣象的現代建筑。
張錦秋介紹,中軸對稱、主從有序、相對集中、館園融合,吸取中國傳統的山水建筑營造的智慧。這個項目必須要體現中國國家級文化重點工程的標識性,要體現陜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征性。
目前,西安國家版本館館藏版本達到300余萬冊(件)。它以大氣磅礴的漢唐氣度,成為彰顯陜西文化自信的新地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不斷加強文化建設,新增各類博物館100余座,平均每11.2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同時,有效利用大遺址保護成果,建成大明宮、漢長安城未央宮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7處,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文化“搭臺”,旅游“唱戲”,在大唐不夜城,這樣的對詞場景每晚都在上演,場場爆滿。
夜幕下的大雁塔南側,各類街頭文化演出讓游客們應接不暇。不斷創新的文化表達方式,讓西安也成為火爆多年的“網紅城市”。
華燈初上,西安古城墻下,年輕的人們聚集在城門洞內青春放歌。歌聲在城墻的墻磚上反射,形成了帶著歷史氣息的天然“混響”,這何嘗不是穿越了悠悠時光的古今和鳴?
在西安市中心的鐘樓旁,人們坐在下沉廣場的臺階上,點亮手機的燈光,與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大合唱,這是獨屬于西安的浪漫。
這座6000多平方米的廣場,是設計者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為人們留下的“文化客廳”,也是讓人們可以感受古今穿越的幸福空間。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