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十六屆國際大學生藝術博覽會(簡稱:大藝博)攜國內外129所高校670多位藝術學子與青年藝術家的2500多件作品亮相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在10月19-27日橫跨兩個周末的9天展期內,為武漢市民帶來一場多維互聯、精彩無限的的當代藝術盛宴。
作為國內最大的青年藝術項目,大藝博每年都吸引了海內外300多所高等院校數千名藝術學子與青年藝術家踴躍應征。今年入選大藝博的670多位藝術家,便是從國內外316 所高等院校的 3029 位應征者中產生。他們來自國內外129所高校,主要畢業于以中國八大美院為首的高等院校。
“年輕”一直是大藝博最鮮明的標志,從在讀藝術學子、當屆畢業生到青年藝術家,大藝博匯聚了當下最年輕、最有活力、最具潛力的藝術創作者。從參展比例看,90后00后藝術家已成今年大藝博的絕對主力,占了參展總人數的84%,誕生于新世紀的00后更是首次占據三分之一強,已成當下最不容忽視的新生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在如此年輕的參展群體中,“高學歷”“國際化”的趨勢也日益顯著。今年大藝博的參展藝術家學歷,碩士和博士高學歷占比達67.44%,占了參展總人數的2/3,對比上屆增幅明顯。而且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擁有多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經歷。
全球化時代、教育國際化的先天優勢,給予了90后00后年輕創作者得天獨厚的國際化視野與多文化交流經驗,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社會也塑造了他們快速整合信息的能力與接收新事物的速度。這些特質在今年大藝博的參展作品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不拘一格,樂于嘗試,積極探索不同材料、媒介的可能性,對新技術新媒體新事物的跨界運用也更自如。
今年大藝博將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兩層近15000㎡的展示空間內,呈現綜合展區+七大特色主題專區共2500多件青年藝術家作品,“全景式”展現美院現有美術專業當屆畢業生及青年藝術家創作與探索,從經典的繪畫藝術,新興的新媒體藝術,先鋒的實驗藝術、觀念藝術、行為藝術,到前沿的藝術與科技交叉的藝術探索應有盡有。
綜合展區作為包羅萬象的主力展區,以油畫、國畫、版畫、綜合材料、雕塑/裝置、水彩/插畫、攝影、多媒體影像、漆畫及其他藝術門類為線索設置10個版塊21個展示區域。特色專區今年特別推出七大主題專區,以獨特的展中展形式,聯動藝術拍賣、學院名師、藝術計劃、國際藝術家等各方資源,帶來多元視角的精彩呈現。
在大藝博×中國嘉德主題專區「UP GOING 藝術新勢力」,大藝博聯動中國最重要的藝術拍賣機構中國嘉德,繼續以高水準的挑選標準,發掘本屆大藝博最具潛力的優秀創作者,為他們提供向上生長的助力;在返場——大藝博FREE計劃2017-2024,大藝博聯動持續七年的青年藝術家扶持項目「FREE計劃」,特邀歷屆FREE計劃優秀藝術家攜作品齊聚江城,這是FREE計劃在武漢的首次亮相,亦是FREE計劃藝術家七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重聚;在師承——學院名師師生專區,大藝博聯動學院名師,以作品呈現學院教學脈絡之下的傳承與創新,藝術精神的薪火相傳;今年大藝博更是聯動海內外各方資源,首次推出IN-OUT國際專區,聚焦流動的國際青年創作群體,IN-從世界走進中國的,OUT-從中國走出世界的,呈現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個人探索。
此外,我們在「墨韻新生」專區,持續關注水墨語言在當代的創新與嬗變;在「引力場」專區,聚焦藝術家的潮流視覺實驗與個性化探索。在六大作品專區之外,今年大藝博首次推出全新跨界專區Art Tide「潮」前——跨界藝術展,探討藝術跨界的創新方向,專區以藝術為線索,融匯生活之內的藝趣萬物,為藝術支持者、青年藝術創作者提供跨界互聯的合作樣本,為美好生活提案。
本屆大藝博特別在兩個周末開設青年藝術家市集,邀請原創藝術家、插畫師、設計師與創意手作達人親臨現場擺攤,分享創意腦洞與奇趣造物。10月20日,大藝博還將在現場舉辦「潮」前——藝術跨界沙龍,邀請藝術家與美術館、藝術空間、藝術品拍賣平臺、家居領域的“藝術朋友”們,共同探討藝術跨界的創新方向。
現場不同主題的藝術體驗區,提供絲網版畫DIY、肖像速繪、游戲集章等趣味體驗,今年的集章活動特別聯動魅力江城打卡地圖、我們在一起、愛拼才會贏、看見你等互動游戲,讓觀眾們在集章的途中收獲更多樂趣。此外,大藝博為觀眾提供免費的周末藝術導覽,在周六日分時段開展。在約60分鐘的藝術散步中,大藝博藝術導覽將專業與愛好者的角度結合,與觀眾分享當代藝術的新觀念。
今年是大藝博落地武漢的第五年,也是大藝博舉辦的第十六屆博覽會。十三年來,十六屆大藝博共為9670多位青年藝術家的29500多件作提供免費展示的機會。本屆大藝博由大藝博、武漢大學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湖北省楚商聯合會共同主辦。中國知名日化品牌藍月亮成為本屆大藝博的首席贊助商;中國民用電工行業龍頭企業公牛集團、中國知名投資機構中珈資本成為本屆大藝博的特別贊助商,創新家電品牌MINIJ小吉成為本屆大藝博的贊助商。大藝博在未來能為年輕創作群體提供更多元的成長空間,為當代藝術的推廣與普及,為文化藝術事業的繁榮更好地貢獻力量。
轉自:環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