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鑒寶:不要“神化”也不要“魔化”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2-29





      聽泉,在直播鑒寶賽道上跑出了新速度,也站到了新高度。可就在他“至山巔”時,爭議隨之而來,“聽泉鑒寶”也更名“聽泉賞寶”。


      無論是鑒寶還是賞寶,聽泉都成功地吸引很多觀眾,特別是年輕人關注文物鑒定,學習文物相關知識,進而了解其背后的歷史淵源和傳統文化。這可能也是直播鑒寶重要的積極意義。


      很多粉絲,包括記者本人,都非常喜歡聽泉在直播中的幽默搞怪和他吟誦的《青云志》傳遞出的正能量。


      毫無疑問,我們無須“神化”直播鑒寶。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通過視頻鑒寶,看得見、摸不著,感受不到文物的手感,肯定不能100%地判斷其真偽和年代,特別是在鑒定一些造假技術很高的高仿文物時。所以,聽泉在看到某些可以“傳遞”的古錢幣時,也需要對方發送高清圖片甚至郵寄實物進行鑒別。


      當然,我們也不應“魔化”直播鑒寶,認為其一無是處,甚至有害無益。短視頻平臺作為科技發展的產物,也許本就應與文物鑒定服務相結合。通過視頻鑒寶盡管準確度不如直接線下鑒定,但其便捷性和跨越空間隔閡的優勢,仍然可以作為一種初篩文物真假的工具。視頻鑒定為真的不一定真,但隔著視頻已經看出為假的基本可以斷定是假。所以,官方鑒定機構,甚至未來的文物鑒定體系,或許也可以充分利用短視頻平臺減少線下鑒定的負擔和成本。


      此外,短視頻平臺在提升文玩愛好者的整體鑒賞水平上,也能發揮獨特的作用。例如,一些文物鑒定機構、鑒定專家,可以利用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更好地傳播文物鑒定知識、宣傳公益鑒定活動,吸引更多的藏友參加,畢竟這是當今最為有效的傳播媒介之一。例如,記者在公益鑒寶活動上采訪的那位不遠千里來到北京的藏友,就是專門為一位在短視頻平臺上有不少粉絲的玉石鑒定專家而來。


      但是,隨著直播鑒寶賽道的火爆,難免會泥沙俱下。我們確實需要提防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直播鑒寶實施文物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有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管、調查和處理等工作。文物愛好者們也要提高警惕,不能深陷“撿漏”心態,最終成為別人的獵物。


      總之,充分發揮直播鑒寶的積極因素,著力避免其消極因素,無論是短視頻平臺還是“聽泉們”,都將成為我國文物市場健康繁榮發展的推動力。(胡定坤)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