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是元宵節,山西陶寺村的天塔獅舞藝術團又開始忙碌起來。天塔獅舞始于隋唐時期,歷經宋元明清經久不衰,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天塔獅舞具有獨特的表演形式,讓觀眾在精彩的表演中,收獲美好的祝愿。
獅舞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襄汾縣陶寺天塔獅舞藝術團的演員們剛剛結束外地的演出回到家鄉,就又投入到了當地鬧元宵的民間社火表演中。
天塔獅舞塔臺是由農村常見的長板凳搭建而成,最高是29個板凳摞起15層,在領獅人的引領下,逗引兩只大獅子、4只小獅子向9米高的“塔頂”步步攀登。在如此高的“板凳舞臺”上表演,舞臺搭建的穩固至關重要。
當天的演出,室外溫度降到了零下10攝氏度,但演出場地周圍早就圍滿了熱情的觀眾。在領獅人的引領下,兩頭大獅順著塔臺底部鉆孔攀登,4只小獅途中或“倒掛金鐘”或“鳳凰展翅”,塔頂上的兩頭雄獅,對頭戲耍、威風凜凜。
今年79歲的李登山老人15歲開始師從當地舞獅藝人。他在傳統舞獅表演技藝的基礎上,對獅舞的服飾道具進行了改進,還將單獅表演發展為群獅表演,并增加了武術、雜技等元素,設計了“水中撈月”“蜻蜓點水”等高難度動作。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獅舞(天塔獅舞)代表性傳承人李登山介紹,天塔獅舞是陶寺村的傳統節目,流傳下來沒有文字記載,老人們一代代傳下來。下一步,他要傳承給學生們,每個項目都要創新、突破,創新才有生命力。
2007年,李登山組建“襄汾縣天塔獅舞藝術團”,演出的范圍和場所不斷擴大,新年廟會、重大節日、全國的藝術匯演都有了天塔獅舞的身影。同時,李登山還聯合當地的武術學校、職教中心,目前已培養了近200名徒弟,讓天塔獅舞不斷創新延續。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