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一路飄紅的票房讓人振奮。這個被譽為史上最強的春節檔到底有多強?電影票房達95.1億元,觀影人次達1.87億,都刷新了中國影史春節檔最高票房和人次紀錄。而《哪吒之魔童鬧海》的口碑和票房更是在后春節檔節節攀升。截至2月17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已超120億元,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全亞洲首部過百億的影片,并創造了全球單一電影市場最高票房紀錄。
今年春節檔上映的影片部部是“硬菜”,個個有賣點,不僅題材豐富,類型也很多樣,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哪吒之魔童鬧海》堪稱票房擔當,《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等多部影片同樣表現不俗,收成可喜。正因為春節檔電影各具看點,有的觀眾不只看了一部,而是看了多部,甚至對自己心儀的影片刷了多遍。
知名國產IP、飽滿敘事、撫慰情感……今年春節檔,這些打動人心的作品最終獲得口碑與票房的認可。《哪吒2》的票房高開瘋走,春節檔的票房和觀影人次刷新紀錄,著實為2025年的中國電影迎來了“開門紅”。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我們有時說春節檔是票房的蓄水池,也是一年市場的風向標,所以春節檔的熱鬧開場在很大程度上為中國電影人注入了強心針。”
今年的春節檔影片,觀影的人群覆蓋了不同年齡段、影院的火爆從城市蔓延到了農村,觀影的新技術、新體驗也在不斷升級。
從啟動電影惠民消費季,到“跟著電影去旅行”“跟著電影品美食”等活動,再到打造新型消費場景,精彩的影片本身加上一攬子增量政策的精準發力,促成了春節檔電影的亮眼成績。火爆背后,是中國電影產業化改革的成果,也是中國電影產業升級的必然結果。
2025年全國電影局長會議強調,要聚焦創作生產優秀作品這一中心環節,不斷推出展現中國精神、反映時代氣象、深受人民喜愛的電影精品。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可以看到創作者滿滿的誠意。檔期票房第一的《哪吒2》,就是導演餃子頂著巨大壓力,在5年創作期間不斷挑戰技術難關,面對市場變化多次調整劇本,堅持初心的誠意之作。
影片《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通過對經典的再演繹,喚起了幾代人對金庸小說的集體記憶。導演徐克在創作的過程中,沒有單純講述一個江湖傳奇的武俠故事,而是刻畫了理想俠士的典范,對中華文化中的俠義精神進行了深度呈現。
今年春節檔,從各具亮點的影片最終呈現看,制作團隊都付出很多。內容為王,用好的作品打動人,越來越成為電影創作者的共識。
尹鴻:“好的創作一定來自于潛下心來,真正能夠在藝術上打磨,在主題上挖掘,而且要找到跟觀眾的交接點,不是去迎合觀眾,而是要跟觀眾共情共鳴。在這方面應該說春節檔的電影都力爭做到最大限度去找到社會共情性。”
電影,不僅是文化娛樂的產品,更兼具展現時代風采、加強情感凝聚、反映時代文化等功能。今年春節檔的影片以《哪吒之魔童鬧海》《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為代表的神話電影、武俠電影憑借著濃濃的中國風,讓觀影群眾有了強烈的文化自豪感。
今年春節檔的影片,最突出的共同點就是具有鮮明的中國標簽和審美取向。從中可以看到,中國的電影創作者正在建造以中國審美為內在支撐的電影工業體系。這些影片能夠得到觀眾的喜愛,也正是中國觀眾與中國創作者在“文化認同”上的雙向奔赴。
中國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沙丹:“中國電影實際上是在競爭當中不斷凸顯文化自信的過程,今年的春節檔電影,仔細分析會發現都是主旋律電影,都是愛國電影。背后是我們對國家強大的一種自信心,是這種心情本身的折射。”
今年的6部重點影片中,5部都是特效大片。在《哪吒之魔童鬧海》中,鎖鏈在高速甩動下交錯纏繞,卻沒有穿透角色身體,展現出極高的特效精度,這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像這樣精度極高的特效鏡頭,在《哪吒2》中共有1948個,全部由中國的動畫公司制作完成。
在影片特效制作過程中,共有138家國內動畫公司參與其中,既有傳統的影視巨頭,也有業內知名的專業動漫公司,更多的則是名不見經傳的中小型工作室。經過5年多的精心打磨,影片最終在4000多名中國動畫人的合力托舉下完成,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視覺特效水平是一個國家科技硬實力的代表。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特效技術發展。這幾年,乘著政策的東風,我國視效行業高速發展,帶動著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今年春節檔影片《哪吒2》的成功,讓我國的視效水準再次邁上了新臺階。
尹鴻:“國家電影局對高新技術在電影當中應用一直給予了很大的關注和支持,視覺藝術的發展已經可以給我們提供無限想象的空間,只要我們的故事有需求,我們就能做得到。中國電影工業基本成型,支撐一部分中國電影達到世界先進制作水準,已經創造了基本條件。”
中國電影工業基本成型的同時,中國電影的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今年春節檔,多部電影通過跨界聯動推出周邊產品。
今年春節檔,聯動的不只是電影的周邊產品,幾乎每部影片都與相關的景區進行了聯動。電影《唐探1900》拍攝時在山東樂陵影視城搭建的場地,已經成為當地文旅地標,春節期間平均每天涌入兩萬游客。
《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拍攝地內蒙古正藍旗,春節期間每天的客流量比去年增加15%;連《熊出沒》動畫片中的世界,觀眾都能在相應的主題樂園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電影工業正在構建完整的設施體系,帶動影視旅游融合發展。
春節檔不僅在國內取得亮眼成績,在海外也火爆出圈。現在,《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球票房(含預售)也已經突破120億元人民幣,并躋身全球票房榜前十名。這兩天,隨著這部影片在海外多地上映,贏得不少專業人士的好評。
除了動畫電影《哪吒2》,其他多部春節檔影片也在海外登陸,這些中國電影人輸出的精品力作,以精彩的劇情、精湛的制作,向全球觀眾展現了中華文化獨特的魅力。
2025年度中國電影市場累計票房已經超過北美票房成績,位列全球第一。中國電影發展的迅猛勢頭也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沙丹:“《哪吒2》破紀錄之后,海外很多媒體非常震動,看了非常多美國電影相關的評論,都做了非常理性的報道。以前說到大片,前邊都帶一個潛臺詞,就是美國大片、好萊塢大片,中國電影能夠在這一次被理性報道,同時在海外讓大家,不光是中國觀眾,也包括外國觀眾愿意看這個電影,是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國力文化軟實力本身提升的明證。”
紀錄一次次被刷新、電影院排起長隊……2025年的中國電影已經有了良好開局,這些好消息,在給中國和世界電影市場強大信心的同時,也再次證明:好作品才是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基石。
尹鴻:“要讓更多的年輕電影人,更多創新的作品,更多精良的制作能夠出現,開拓更新、更多的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我們要讓電影跟社會方方面面發生連接,讓電影真正能夠成為文化產業的發動機,這樣中國電影就能夠繼續保持高品質地健康發展。”
今年春節檔,我們看到的不只是一次市場票房的新高,更感受到了電影產業從內容到營銷,從制作到消費的深刻變革。這不僅是中國電影產業升級的結果,同時也彰顯了中國文化的魅力與自信。并肩而行,不以山海為遠;向新出發,定能再攀高峰。2025年開局的票房在世界電影史記下了耀眼的一筆,更加值得期待的全產業效應,早已遠在票房數字之外。中國電影,未來可期!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