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過文物看“雨水” 中國農耕文化底蘊深厚 美好愿景跨越時空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21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博物館里,也有著展現雨水節氣自然和生活圖景的文物。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天津博物館,這件清乾隆款斗彩農耕圖雙耳扁壺吸引了記者,壺的腹部兩面繪制了我國江南地區雨水節氣前后的農耕小景。


      天津博物館器物研究部研究員高英爽介紹稱:“我們這件壺,兩面圖案不一樣,一邊反映的是耕地的圖,反面反映的是耙地的圖。耕地與耙地都是雨水季節開始農耕的情景,而且我們還看到這件東西表現的是中國南方的耕地場面。這個水牛是南方的水牛,牛的犄角非常長,而且是水田,這跟北方的牛和北方的田地是不一樣的。”


      據介紹,壺身上的農耕景象來源于清代畫師焦秉貞繪制的《耕織圖》。作為一件宮廷陳設品,這樣的紋樣不只是對 農業活動的描繪,更體現了中國農耕文化的深厚底蘊。


      高英爽分析稱:“清代的紋飾表示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個是現實和美好的祝愿合二為一了,表現了我們期盼農業豐收的美好愿望。”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