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創新”戲曲玩出新花樣 傳統藝術驚艷“出圈”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25





      不只是音樂劇、舞臺劇受到消費者青睞,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如今傳統戲曲也展現出新的活力。通過舞臺技術升級,文創產品開發,傳統藝術正在“驚艷出圈”。


      晚上7點半,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京劇《大鬧天宮》正在上演。帶著小朋友來看戲的觀眾說:孩子很小就接觸《西游記》,京劇作為傳統文化非常經典的部分,看到網上有《大鬧天宮》演出,想讓孩子有比較系統的了解。


      結合京劇戲服紋樣與經典劇目,國家京劇院推出了包括《龍鳳呈祥》AR冰箱貼、京劇鳳冠立體紙雕本、Q版人物團扇等在內的20多款文創產品。同時,通過引入現代科技和跨界授權,持續挖掘“中國京劇”IP的潛力,推動其文化價值的廣泛傳播。


      國家京劇院副院長田磊介紹,京劇院也在嘗試數字化手段傳承戲曲,宣傳京劇,比如說與動漫文化公司合作做戲曲人物的表情包。通過文創、線上線下渠道了解京劇、喜歡京劇,現在也是主要工作之一。


      不僅線下演出市場逐漸升溫,傳統戲劇線上觀演也正在成為熱潮。不少戲劇演員通過線上戲曲科普、互動式創作等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青年演員對新媒體更熟悉一些,像直播、短視頻,通過這些方式吸引大量年輕人進來。”吉祥大戲院總經理助理原圓表示。此外,AI影像修復、虛實融合互動、AI作曲等前沿數字技術在戲曲的保護、傳承與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應用成果,為傳統戲曲注入了現代科技的活力。


      廣州粵劇團團長陳健超則表示,像很多失傳的、寶貴的影像資料,通過過往的手段很難做得到,通過AI的技術可以讓藝術作品更清晰,讓老前輩們的藝術風范展現在大家面前。


      專家表示,戲曲創新其實是多元的。比方說,舞臺技術與科技的創新方式,包括演員、主演團體,再有推廣傳播創新,戲曲進校園、戲曲進鄉村,在城市、在網絡都有戲曲的表達空間。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