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館一年接待觀眾達180萬人次 殷墟博物館為啥這么“熱”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14





      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向媒體記者們談起當下的“博物館熱”。他說,他所在的殷墟博物館自去年2月開館,至今年2月滿一周年時,接待觀眾達180萬人次。


      一年365天,平均每天進館觀眾將近5000人次。殷墟博物館為啥這么“熱”?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殷墟博物館,不少游客正在排隊進館。


      “殷墟博物館非常大,展品特別多,一次根本看不完!所以我今天來二刷了。這次我主要來看‘子何人哉——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特展’和‘長從何來——殷墟花園莊東地亞長墓專題展’。”旅行博主張女士邊向記者介紹邊用手機拍攝網紅文物“青銅手形器”。


      殷墟博物館最吸引人的地方莫過于展品之豐富。


      作為我國首個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展廳面積2.2萬平方米,展出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展陳文物四分之三以上屬于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


      車馬遺跡專題展廳內,23座殷墟遺址出土的車馬坑遺跡矩陣式陳列,再現3000多年前“車轔轔,馬蕭蕭”的壯闊景象;


      “子何人哉”特展上,100余片殷墟花園莊東地出土的卜用甲骨鋪陳在眼前,儼然一本商代“王子日記”;


      在“偉大的商文明”展廳,拾級而上,從平民到商王,不同等級的墓葬從低到高依次被復原展示,商代的社會等級結構也由此得以一窺。


      該館還建有科技考古實驗室、高標準文物展廳、文物庫房等,承擔考古研究、文物修復、科技檢測、研學教育、游客服務等方面的功能,為殷墟科技考古和文物的研究、保存、展示提供高標準設施條件。


      館內的“科技味兒”也很濃。裸眼3D大屏中,跪坐玉人“站”起來,亞長牛尊“動”起來;全息投影沙盤上,商王朝的都城變遷一目了然;“商王武丁”在數字沉浸空間與游客“面對面”……“殷墟博物館以科技賦能,廣泛運用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予文物、文獻、甲骨文記載等新的時代表達方式,讓文物‘活’起來。”殷墟博物館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劉艷芳說。


      自開館以來,殷墟博物館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教功能,打造立體研學課程和資源體系,用博物館里的大思政課培根鑄魂,讓文化“點亮”市民群眾生活。


      殷墟博物館如何“長熱”?


      “下一步我們要在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上下功夫,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讓大眾聽得懂;要讓我們的展覽走出去,到國內和世界知名場館展出,同時也要把世界的展覽引進來,以互通展覽的形式加強文明交流。”殷墟博物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趙清榮表示,該館還將設置不同類型的精品研學思政課程,提供更好更優質的社教服務,為不同年齡段的受眾群體奉上豐盛的文化大餐。(記者 李林 楊之甜)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