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布的《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505億元。說到微短劇拍攝地,相信很多人會想到橫店。現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影視基地因為拍攝大量手機豎屏觀看的視頻短劇,被網友親切地稱作“豎店”。2025年以來,這里已經接待了超600個豎屏微短劇劇組。橫店何以成“豎店”?
這里是橫店影視城華夏文化園,一部古裝微短劇正在拍攝宮殿戲。
門樓、文化廣場、植物園、瑤臺勝境……這些基地內的不同場景,為劇組快速轉場提供了可能。眼下,每天都有十幾個微短劇在這里同時拍攝。
劇組接踵而至的背后,是橫店在微短劇領域的不斷發力。2024年,橫店成立了豎屏劇運營中心。而隨著微短劇制作成本的提高和水準的提升,橫店作為老牌影視基地,其完善的影視產業鏈和配套政策,也為微短劇創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2024年一年,橫店接待豎屏微短劇組超1100個,而2025年前3個月,這個數量已經超過去年的一半。
浙江:市場穩步進化 “微短劇+” 拓展更多空間
采訪中,很多微短劇從業者說,觀眾早已不再滿足于早期的“爽劇”和套路化劇情。現在,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規范管理下,微短劇開始以靈活多樣的優勢在“微短劇+”生態中注入創新活力。
杭州的這家影視公司由一群平均年齡只有25歲的年輕人組成,9個人的團隊包辦了編劇、攝制及營銷的全流程作業。
導演陶行樂是從廣告業轉型做短劇的。他說,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短劇治理舉措,讓團隊看到了短劇業的下一個風口,那就是摒棄俗套內容,在劇情中提升文化屬性。
成立4年來,這家影視公司已完成15部短劇,其中兩部銷往海外。
在經歷了初期的“野蠻生長”之后,我國微短劇市場目前正穩步進化,已過渡到有規模、有計劃、有品牌的階段。專家還建議,在“文化+科技”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微短劇行業也可以嘗試搭乘科技賦能的“快車”加速前行。
2025年起,國家廣電總局就發布實施了“微短劇+”行動,計劃將微短劇與文旅、游戲、教育、科技等行業深度融合,拓展微短劇的應用場景和價值空間。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