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江西婺源有百余年歷史的古村古建吸引了大批游客錯峰旅游。
錯落有致的徽派民居與山野梯田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水墨畫卷。
村里還隨處可見支著畫板、手持畫筆、凝神創作的“寫生大軍”。
不少村民還將自家的古民居改造成了民宿、咖啡館、茶吧等,吸引不少游客前來體驗。
古村老宅續文脈 修繕保護煥新生
婺源古村落群是是國內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古建筑地之一。近年來,當地加大保護和修繕,這些古建筑也成為當地重要的旅游資源。
這幾天,江西婺源縣沱川鄉理坑村迎來了一批批的寫生團隊,余志謙的小茶館里也游客不斷。余志謙介紹,前些年,這里還是另外一番景象。雖然村子里的游客不少,但許多老建筑卻大多破敗不堪、缺乏修繕。
游客們對傳統的徽派建筑十分感興趣,但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讓游客們難以進入內部一睹為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婺源縣探索“老屋收儲”機制,當地通過政府統一流轉收儲村民閑置老建筑,推行“村黨組織+文旅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
流轉后的老宅由政府各相關部門進行修繕,而后續則由經營者自行打造經營。
這座古建筑已有300余年歷史,在修復過程中,如何盡可能保持木結構古建筑的原貌,保留各時期的歷史痕跡是最重要的問題。
婺源古建筑修復師胡文全介紹,作為古建筑保護來講,換一根新的更容易,要盡量把歷史的、有價值的材料保留下來。他們將這一段腐爛的鋸掉,用墩接的工藝,再用榫卯結構來加固,既保護了材料,又可以利用。
老房子維修好了,前來旅游的游客也越來越多。
據了解,目前,婺源縣18個傳統村落234幢閑置老屋使用權實現收儲。這些老屋也華麗轉身為民宿、茶館、咖啡店等,從“老破舊”變為文旅熱潮中的“主力軍”。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