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在科協組織建設、科學普及推廣、新興產業培育、科技人才引進培養方面加強合作,全鏈條推進航空港區科幻動漫產業發展,開辟河南新興產業發展新賽道。
近年來,我國科幻產業蓬勃發展。今年3月,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在2025中國科幻大會上發布了《2025中國科幻產業報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科幻產業總營收1089.6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科幻產業連續兩年創造千億元營收。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科幻網絡文學加速與影視、游戲、衍生品、文旅融合,"科幻+"跨界融合成為趨勢。"以科幻為紐帶激發科技創新,以文化為橋梁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以產業為支點培育發展新動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賀軍科在會上表示,近年來,科幻文學及影視作品影響日益廣泛,科幻創作力量不斷壯大,青年人才迅速成長,科幻企業數量迅速攀升,科幻產業發展前景可觀。
跨界融合火熱
目前,我國科幻產業正在步入業態融合與創新驅動的關鍵階段,已成為全球科幻版圖中的重要增長極。其中,科幻與旅游、舞臺表演等領域的跨界融合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4月4日,內蒙古烏蘭哈達火山地質公園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幻與自然碰撞"盛宴--烏蘭哈達火山機甲巡游活動,我國傳統文化 IP"孫悟空"等巨型機甲震撼登場,吸引來自各地的游客駐足圍觀。在素有"地球火星"之稱的6號火山腳下,充滿科技感的巨型機甲與萬年火山形成強烈對比。這些造型各異的機甲高達三米,為游客帶來沉浸式大型科幻片體驗。這場別開生面的"機甲巡游"活動,成功地將科幻元素與地質奇觀完美融合,為傳統文旅注入了創新活力。活動不僅展現了烏蘭哈達火山獨特的地貌魅力,更通過沉浸式體驗讓游客感受到科技與自然的碰撞之美。據了解,未來,烏蘭哈達火山景區將繼續探索更多跨界融合的可能,為游客帶來更多驚喜。
科幻與舞臺表演相融合也能碰撞出別樣火花。4月24日,第十二屆巴人文化藝術節期間,煥新后的大型科幻舞臺劇目《幻享·米倉道》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上演。《幻享·米倉道》劇情以"地球七天""天選之子""米倉古道"等10個章節呈現,通過深入挖掘南江縣和米倉古道的豐富歷史文化,將傳統文化與科幻元素大膽融合。"作為首部巴文化科幻舞臺劇,我們將科幻題材與巴文化進行有機結合,通過科幻世界觀的構建,讓傳統文化以一種充滿新鮮感和吸引力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尤其是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的目光,為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穎的表達方式。"《幻享·米倉道》導演李利星介紹。
不單如此,科幻在游戲、衍生品等領域都有不俗表現。《報告》顯示,我國科幻核心產業中,科幻閱讀2024年總營收35.1億元,同比增長10.7%,科幻新書碼洋貢獻率明顯提升,科幻數字閱讀和有聲閱讀進入發展快車道;科幻影視2024年總營收67.1億元,雖科幻電影票房回落,但科幻微短劇與中短視頻發展勢頭強勁;科幻游戲在2024年總營收達718.1億元,同比增長10.2%,電腦端與主機端科幻游戲營收增速加快,科幻游戲制作水平顯著提升;科幻衍生品2024年總營收25.3億元,同比增長11.0%,市場呈現回暖趨勢,國內原創 IP逐步成為主導力量;科幻文旅2024年總營收244億元,本土主題公園科幻游樂項目較去年營收占比提升,科幻舞臺劇和科幻劇本娛樂逐步邁向內容精品化與運營高端化階段。未來,隨著技術迭代、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的多重推動,我國科幻產業鏈條各環節將加速協同創新,持續優化生態體系。
探索融合新路
科幻跨界融合正當時,業界也在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路徑。
北京在推動科幻產業融合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面,2025中國科幻大會上發布的《北京市科幻產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北京市科幻產業取得顯著成效,產業營收規模持續增長,從2020年的187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480.2億元,年均增速26.6%。大會期間,通過國際產業技術對接、重大項目簽約、前沿產品發布等一系列務實高效環節,推出8款科幻領域新品,促成5家重點項目企業落地和2個重要項目簽約,涉及金額8000萬元。
記者了解到,在融合發展方面,北京推動相關區科幻產業差異化發展。具體而言,推動懷柔區依托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及懷柔科學城大科學裝置等文化、科技資源,以科幻影視IP為核心,推進搭建面向科幻影視的國產化數字拍攝適配測試相關平臺,探索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增設科幻主題論壇。同時,推動大興區依托視聽內容制作產業優勢,持續提升XR虛擬演播室、星光5G+超高清遠程制作中心等設施水平,重點打造科幻主題專題欄目、劇作等視聽內容產品一站式孵化平臺,培育產業發展新增長極。此外,推動通州區依托大運河、宋莊、環球影城等文化資源,拓展科幻元素應用內涵,加強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能各類科幻主題場景建設。而在懷柔中影數字制作基地、大興星光影視基地、通州元宇宙創新中心、張家灣設計小鎮、環球影城周邊等地打造科幻主題展示場景不少于3個。會上發布的《北京市促進科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到2025年底,北京市科幻產業強鏈、固鏈、延鏈將成效顯著,科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將達到600億元,初步建成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到2027年,科幻產業承載力將明顯提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策源地加速形成,科幻重點領域產業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
柯昊純是《報告》衍生品版塊的編寫者,他以科幻衍生品為例介紹,當前衍生品市場正在借助內容創新、數字技術提升以及與品牌聯名等方式不斷開辟新路徑,如服裝、床墊、眼鏡、鼠標、餅干等都曾與《三體》IP聯合推出跨界產品。
科幻文化正在打破傳統行業之間的壁壘,促進了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人們對科幻文化需求的持續增長,科幻跨界融合還將繼續深入拓展,創造出更多令人驚喜的成果,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