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煥新生 以文惠民、交流互鑒彰顯文明的力量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11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這是近期上海博物館舉辦的青銅器修復體驗課,有修復專家講解銅鏡的打磨工序,參與者還可以親自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


      在2025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之前,上海博物館發揮文物修復領域的專業優勢,舉辦了包括青銅器修復及復制技藝、古書畫裝裱修復技藝等在內的多項非遺技藝體驗活動。


      為了更好地讓觀眾感受到文物的魅力,2024年,上海博物館新建成開放的東館打破了傳統的文物展示模式,在確保文物安全前提下,設置了“裸展”。部分雕塑文物沒有放進封閉的玻璃展柜,參觀者可以近距離無障礙的觀察文物細節。


      此外,博物館還為參觀者們提供了特別的“上手”機會。這是一件清代康熙年間的釉下彩青花瓷瓶,經過專業評估、特殊保護處理后,可以讓參觀者觸摸,開創了國內同類展覽的先河。


      讓傳統文化在數字時代煥發新生。在這場《山水江南》數字藝術展中,博物館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江南的山水人文以一種全新的、沉浸式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在展覽中,高清的投影、靈動的音效以及交互技術的運用,讓觀眾仿佛置身于詩意的江南水鄉。


      新開放的古代文明探索宮通過“文明傳承塔”聯通三四兩層,讓小朋友們化身“考古學家”“修復師”“研究員”等,近距離接觸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小朋友可以在田野中挖掘考古碎片,親手體驗文物修復,參與策劃、搭建主題展覽,更直觀地學習知識。


      對話世界,交流互鑒。2024年7月,“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也亮相上海博物館,共展出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超過95%以上的文物首次來到亞洲。


      此外,上海博物館還圍繞參展古埃及文物開發了1000多款文創產品,涵蓋生活家居、潮玩擺件、飾品等多個品類,滿足市民游客的需求。截至目前,展覽累計接待觀眾突破200萬人次,帶動城市消費超百億元。


      上海博物館黨委書記湯世芬介紹,通過常設展以及有影響力的特展,服務觀眾不斷提升的對于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公共教育方面,努力做到分層分眾,利用上海博物館的這個定位以及館藏,努力實現以文惠民的工作。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