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關注財經頻道大規模感受型調查《美好生活大調查》。調查發現,超五成受訪者對于傳統文化活動、非遺保護、古跡修復等舉措表示認可。傳統文化借助年輕化表達、場景化體驗獲得更多關注,文旅產業正在從“流量經濟”向“價值經濟”轉換。
過去一年,文化在各領域不斷破圈,文旅亮點層出不窮。
《哪吒2》不斷刷新影史記錄的同時,聯名周邊引發搶購熱潮。
橫空出世《黑神話:悟空》,讓中國文化在游戲市場揚眉吐氣。建模取景地門檻被踏破,山西旅游搜索連翻數倍。
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鳳冠冰箱貼”,以元代影青釉里紅高足杯為原型的“腮紅小破杯”。還有中軸線非遺、春節非遺……旅游+文化的完美結合,帶來經濟新的增長點。
大調查從收集的近十萬份問卷中發現,在諸多推廣本地優秀文化的行動中,人們對組織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和展覽、推廣傳統文化書籍、宣揚保護非遺、古跡的恢復與保護四項滿意度最高。
誰對組織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和展覽滿意度最高?
大調查發現,他們是東北老鐵。當冰雪遇見文化,傳統碰撞現代,東北文旅再次沖破想象——逛市集、觀冬捕、賞花燈都可以一站式體驗。
此外,全球最大規模、亞洲最高等級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上博古埃及文明展火爆出圈,一票難求,帶動周邊消費達100多億元。越來越多城市下起了用好的展覽與文化活動聚人氣、促消費的大棋。
你會跟隨一本書開啟一次旅行嗎?
在大調查的數據成績單中,推廣傳統文化書籍的表現始終不錯,已經連續兩年高居本地文化發展建設滿意度第二位。其中,生活在華北地區,以及三線小城的人們對它最為滿意。
古跡,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大調查發現,今年,一線城市對古跡的恢復和保護滿意度遠超平均,高于全國平均滿意度六個百分點。其中,北京市民的滿意度躍居第一。
51.3平方千米,這是北京中軸線古跡的恢復面積。中軸線申遺的成功,讓北京市民再次看到了宮墻古柳重現光輝。
文化賦能,旅游帶動,解鎖了更多文旅消費新打開方式。如何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提升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是一個大課題。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