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海外媒體和民眾看來,文化是中國“酷實力”形成和提升的關鍵所在,獨具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文化產品持續帶給各國人民以驚喜,散發出強烈的吸引力。
據報道,《哪吒之魔童鬧海》將推出英文配音版,并以IMAX、3D等全格式于8月起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陸續與觀眾見面。這部收獲“極具震撼力的視聽盛宴”等高贊網評的優質動畫,有望讓更多海外觀眾直觀感受一個古老又炫酷的光影中國。
近年來,伴隨文藝“中國風”愈加強勁,一個越來越“酷”的中國正在走近世界文化舞臺中心,也讓一個兼具國際范兒和文藝范兒的新概念——“酷中國”在海外媒體報道中逐漸升溫。
一個“酷”字,是對中國魅力的欣賞與向往,是中國故事在全球視野中的嶄新氣質。這一“酷”字背后,既包含基礎建設、高新科技、城市環境、產業布局等日新月異的硬實力,也包含“最棒的游戲、AR(增強現實)、音樂和舞臺藝術”“位居各大榜單之首的科幻電影”等深入人心的軟實力。在很多海外媒體和民眾看來,文化是中國“酷實力”形成和提升的關鍵所在,獨具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文化產品持續帶給各國人民以驚喜,散發出強烈的吸引力。
近年來中國文化的出海熱潮漸成規模。先是網絡文學走出去,后又攜手網劇、網游,形成網絡文藝出海“新三樣”。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網絡文學海外活躍用戶約2億,已經成為世界性文化現象;微短劇海外應用投放超過100個,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媒體報道稱2024年海外短劇應用程序約產生3.7億次下載;中國自主研發游戲海外銷售收入突破185億美元,多款作品進入國際知名游戲平臺熱銷榜單,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
從出海作品質量來看,“酷”的評價同樣當之無愧。《慶余年》《斗羅大陸》《我們生活在南京》等網絡文學被大英圖書館收藏;《瑯琊榜》《甄嬛傳》《蒼蘭訣》《沉默的真相》直至近期的《藏海傳》等一眾劇集,都在海外引發追劇熱潮;除了有口皆碑的《黑神話:悟空》,《原神》《王者榮耀》等多款國產游戲也在全球積累了數千萬乃至上億的玩家。
出海“新三樣”的熱潮背后,是深厚澎湃、連綿強勁的文藝脈動,是精品不斷、活力四射的文藝大觀。小說《三體》之后,《流浪地球》系列以及《獨行月球》等展示中國科幻電影發展的加速度;《哪吒之魔童鬧海》之外,《長安三萬里》《中國奇譚》等接力展開中國動畫令人目不暇接的絢麗畫卷;而舞臺藝術領域中,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劇《詠春》等更是以現象級的出圈傳播,將“酷中國”的文化創造力和審美想象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和網友面前。
伴隨中國式現代化不斷推進,“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不斷深化,新時代中國文藝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人類命運的未來創想,深刻融匯于中國人民創造歷史的火熱現實,形成了獨具魅力的“酷敘事”。面對加速迭代的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面對沉浸、交互、定制、眾創、人機協同等新業態新模式,面對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的時代大潮,文藝界正不斷打開新窗口、解鎖新玩法、開辟新賽道。
無論是“跟著短視頻去旅行”強力推動文旅融合,還是“村晚”“村BA”“蘇超”深度激發大眾參與,無論是“素人寫作”“演藝直播”重置生活與審美邊界,還是“數字展陳”“虛擬偶像”直接把博物館、美術館、演唱會搬回家,這些別開生面的實踐探索,蘊含著提升中國文藝“酷實力”的巨大動能。
為文化產業“構建一個多元共生的‘熱帶雨林’式生態”,是“酷中國”概念的提出者凱文·凱利特別看重的。這在中國當下新大眾文藝實踐中得到顯著印證。尤其短視頻、網絡直播、微短劇等廣泛參與、多元創新的新形式新內容,讓中國在世界文化場域內,被越來越深入地理解、接受和欣賞。外國博主“City不City”熱梗、中外網友小紅書“對賬”以及China Travel熱潮,其轟動效應歸根結底也都來自中國的歷史與現實,源于“熱帶雨林”式的文化生態,無數中國人正在將自己的生活變遷與心靈世界融入煙火氣十足的豐富創造中。
文藝“酷中國”以其活力和光彩,喚醒了海外民眾“重新發現中國”的沖動,有助于打破某些輿論在中國敘事上編織的信息繭房,也有效提升了現實中國和文化中國的全球能見度,愈加強烈地吸引各國人民看向中國、閱讀中國、理解中國、走近中國。(彭寬)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