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觀展熱潮不減。近日,河南省多家博物館延長了開館時間。
7月21日,鄭州博物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等6家博物館發布通知,即日起至8月31日取消閉館制度,實行全周無休開放,閉館時間也從原來的下午5時延長至6時。
河南博物院將開放時間延長至晚上8時。洛陽博物館、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多個洛陽熱門場館,在暑期取消周一閉館,并將開放時間延長至6時。
“問秦”特展 追溯秦文化形成脈絡
甘肅簡牘博物館正在舉辦“問秦——甘肅秦文化考古二十年成果特展”。以秦人的發展歷程為主線,通過近700件文物的集中展示,系統展現了甘肅地區秦文化的文明演進軌跡。
甘肅簡牘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場關于甘肅秦文化考古成果特展。隴原大地是秦人的發跡崛起之地,這個展覽就是對甘肅秦文化考古20年成果的集中展示。
關于秦人的起源,在學術界有“西源說”與“東來說”兩種不同的觀點。所謂“西源說”,即認為秦人源自西部的游牧民族。而“東來說”,則認為秦人的嬴姓部族來自于東面,是從東遷徙至甘肅一帶。對此,甘肅清水縣李崖遺址的考古發現為“東來說”提供了佐證。
位于甘肅張家川縣的馬家塬墓地,作為目前發現等級最高的西戎貴族墓葬群,以奢華的馬車和豐富的人體裝飾而聞名。考古證實,這是戎人貴族陪葬用的禮儀車。
史書中記載,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也就是說秦人的祖先們,他們在西戎這塊土地上保衛著西部邊陲。但秦人與當地戎族的關系遠非“戰爭”二字能概括。代表秦文化因素的秦短劍與代表戎文化因素的鏟足鬲都出土在同一墓地,這也體現了秦戎文化的相互交融。
而展區的禮縣四角坪遺址作為2023年的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更是首次與觀眾見面。這片秦代大型禮制建筑群,體現了中國古代統一國家形成初期的風格與氣魄。
展覽的創新互動設計也是一大亮點,戴上VR眼鏡,觀眾可身臨其境探索隱秘的秦陵。
除文物陳列外,展覽還通過“考古工具墻”“尋秦記”紀錄片等形式,揭秘考古人背后的故事,讓觀眾在關注文物的同時,致敬考古工作者的付出。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