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學市場規模連續三年增速加快,行業價值體系更加多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30





    市場規模連續三年增速加快,行業價值體系更加多元——

    網絡文學“+”出新生態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網絡文學市場表現出強大韌性和廣闊市場前景。7月17日,第八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主論壇上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為495.5億元,同比增長29.37%,實現了連續三年的增速加快。值得注意的是,產業發展正在轉向通過內容 IP衍生開發、版權運營以及模式創新來延伸和拓展行業的多元價值體系。


      “作為一種新興文化力量,網絡文學正在構建一種新大眾文藝范式,在當代文化生態中展現出獨特的價值。”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張毅君在會上表示。他同時指出,面對娛樂化閱讀沖擊、創作生態發展不平衡以及版權治理壓力加劇等問題,我國網絡文學行業還需積極探索破局之道。


      打開更大市場空間


      在內容生態更為多元、平臺機制持續優化、商業模式應用轉型等因素加持下,網絡文學市場在過去的一年中增長勢頭強勁。


      此次大會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等主辦。大會上,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上述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累計規模達4210萬部,較2023年增長超420萬部,增長幅度為11.19%;網絡文學行業海外市場營收規模達48.15億元,同比增長10.68%,出海作品總量(含網絡文學平臺海外原創作品)約為75.09萬部(種),同比增長7.92%;網絡文學 IP改編量約8.33萬部,同比增長14.55%。報告同時指出,網絡文學與有聲讀物、微短劇、網絡游戲等泛文本多模態的新興內容產業共同發展,將與新時代文化消費需求形成雙向奔赴,共同構建起跨媒介多元內容生態。


      在我國網絡文學領域,一些頭部企業已經憑借內容優勢拓展出巨大的市場空間。2024年,閱文集團IP運營及其他收入達40.9億元,同比增長33.5%。“這得益于閱文集團多年來在原創內容領域的深耕細作,積淀了《慶余年》《贅婿》《全職高手》等一大批爆款 IP,更得益于我們對IP全產業鏈開發的精準布局。”閱文集團副總裁謝蘭芳在大會上表示,好的 IP所具備的影響力、傳播力和感染力是不可估量的,而自帶流量的爆款 IP也為創新消費場景等帶來了超多的想象空間。IP之所以能夠成為消費增長新引擎,其底層邏輯在于優質 IP是文化價值與商業價值的深度統一體:IP是情感連接器,能驅動新的消費行為;IP又是價值放大器,能創造出幾何級增長的市場空間;IP還是生態融合劑,能串聯起內容創作、技術應用、品牌營銷、實體零售等多元環節。


      在文商旅體融合大趨勢下,業界正在探索更多的消費新模式。在此次大會召開之前,一場以網絡文學 IP為核心紐帶的“文商旅體融合活動”已在舉辦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活動聯動區內多個核心商圈及文化場所,串聯“網文 IP之旅”主題線路,將文化展演、商業消費、旅游體驗與體育互動緊密結合,打造出“IP賦能、全域聯動、全業融合”的文化消費新生態。


      精品化成行業趨勢


      發布“年度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年度優秀 IP轉化作品”名單,公布首屆北京市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獲獎名單等,7月17日晚,在大會特色活動“IP之夜”上,網絡文學成果密集發布。其中,《下一站,彭城廣場》《垂直起飛》等入選“年度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劍來》《九重紫》等則入選“年度優秀 IP轉化作品”。這些作品涵蓋現實、歷史、科幻等多元題材,由行業協會、作家協會及知名評論家組成的評審團嚴格遴選而出,體現了年度精品創作的質量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首屆北京市網絡文學征文大賽獲獎作品同步公布。大賽以重點面向首都發展實踐、科技創新活力、文化傳承發展、幸福生活圖景四個選題方向征集原創作品,最終《十日終焉》等19部作品入選推薦名單。


      在精品化創作引導下,網絡文學正在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新大眾文藝,優秀作品不斷涌現。報告顯示,去年,網絡文學在主流文化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陶三圓的春夏秋冬》《濱江警事》和《我們生活在南京》榮獲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81部網絡小說入藏中國國家版本館,10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入藏大英圖書館。這些成果彰顯了網絡文學作為新大眾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堅定邁向精品化、高質量發展之路。


      精品化也體現在 IP改編上。報告顯示,網絡文學 IP改編在歷經短期爆發式增長后,逐步轉向理性發展階段。“伴隨內容精細化運營與版權管理規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重心更趨優質內容的深度開發,在改編內容的篩選標準與開發策略上也更為審慎。”張毅君表示。


      為推動網絡文學精品化創作,“IP之夜”現場舉辦了“北京網絡文學創作基地”揭牌儀式。據介紹,基地的落成將為創作者打造更優質的創作環境與交流平臺,鼓勵作家深入生活、扎根現實,創作出更多兼具思想性、藝術性與時代性的網絡文學精品。


      創新版權保護模式


      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應用,網絡文學行業的創作和創新效率得到顯著提升,但也在生態圈重構與行業治理等方面迎來新的挑戰。這其中,版權保護問題尤為突出。


      此次大會特設版權保護分論壇。論壇上,與會者共同探討技術革新浪潮下,如何完善網絡文學版權保護體系、激活產業新動能。論壇現場,北京市出版版權協會理事長王野霏發布了《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保護實務藍皮書》、網絡文學“快保護”機制兩項重要成果,標志著網絡文學版權保護工作邁入新的階段。


      其中,針對網絡文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 AI洗稿、微短劇非法改編等問題,北京市出版版權協會聯合學術界、司法界及產業界的專家,編寫完成了《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保護實務藍皮書》。該書涵蓋行業背景與侵權全景、著作權法律基礎解析、版權風險防控體系、多元化維權路徑與實務、典型案例五大板塊,實現“法律解析-技術防控-實務操作”全鏈條覆蓋。王野霏表示,希望藍皮書能成為創作者的維權手冊、平臺的責任清單、著作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的參考指南。未來,該協會還將根據業界需求與技術發展更新藍皮書內容。


      網絡文學“快保護”機制則由北京市出版版權協會與重點平臺共同打造,旨在建立“投訴-處置”快速響應機制與長效溝通機制,進一步壓縮侵權處理周期,形成版權保護生態閉環,從而及時、有效地遏制網絡文學侵權行為。據悉,未來,北京市出版版權協會將持續探索,著力打造“法律規范、技術賦能、平臺履責、社會參與”的版權保護新格局。


      網絡文學版權保護需要各界的合力。張毅君表示,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未來將立足行業自治,發揮紐帶作用,推動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版權保護,優化行業規則制度與相關流程,助力網絡文學 IP深度開發,共建數字文化產業生態。(記者 竇新穎)


      轉自:中國知識產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