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各地博物館紛紛上新。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青·韻——文物里的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特展,匯聚了全國多家文博機構里的青色文物,青玉、青瓷、青色織物,游客可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的魅力。
走進金沙遺址博物館“青·韻”主題特展的現場,第一件看到的展品就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十節玉琮。
十節玉琮通體由青玉雕琢而成,質地溫潤、色澤純凈。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 黃玉潔:這件器物它的形制、造型、工藝和紋飾上來看,其實跟金沙本地的玉琮是不太一樣的,反而跟長江下游地區良渚文化的玉琮非常相似,年代也比金沙的早了1000多年,這個也說明在當時兩個地方之間可能已經存在交流和往來。
在這兒還可以看到全國各地出差到這兒的重磅展品,比如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御制詩翡翠福祿壽圖插屏。
御制詩翡翠福祿壽圖插屏,三位老壽星手中各執靈芝、如意和桃實。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 黃玉潔:這件器物其實也是清代翡翠高超工藝的體現,展覽以青色文物作為載體,來系統闡釋青色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自然之美、工藝之美以及藝術人文之美。
本次展覽匯集了國內20多家文博機構的200余件/組精美青色系文物。在這里可以一口氣打卡所有朝代的青瓷。
從原始青瓷朦朧古拙的青灰色,到工藝精進后形成的雜糅自然變化的復合色彩,直至宋代青瓷的鼎盛期,不同釉色的青瓷展現了古人的審美巧思。
博物館里不僅有工藝精湛的“大明星們”,還有一些格外接地氣的器物。火鍋、泡菜壇、象棋子,這些更能讓人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溫度。
展覽中的青色織物,展現了蜀錦蜀繡這些四川非遺技藝的魅力,跨越歷史,依舊符合當代審美。
在視覺享受之后,還可以靠觸摸礦物、聞茶香、聽雅樂,沉浸式感受青色的韻味,展品旁還有盲文的介紹,讓所有人都能夠深度感知中國傳統美學。
金沙遺址博物館還調整了周一閉館政策,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博物館每日正常開放。
蘇州考古博物館:
賞古時玩具 感受童趣盎然
江蘇蘇州考古博物館前段時間已正式對外開放,首場臨時特展“探古童趣”由40多件蘇州出土的古代玩具組成,一起去感受其中的童趣吧。
在蘇州考古博物館的負一樓,就是探古童趣蘇州出土玩具展。這兒有好多小動物,比如唐代的黃釉褐彩瓷狗。
這只唐代的黃釉褐彩瓷狗,是一只出土于蘇州市姑蘇區道前街北遺址的長沙窯瓷狗形玩具,盡管個頭很小,只有不到8厘米高,而且四足并不完整,但卻雙眼靈動,憨態可掬。和它同時展出的還有可愛的宋代釉陶綠彩小羊、青瓷小狗,以及湖田窯小瓷獅子。
還有一個展品是漢代的六博棋的棋盤和棋子,專家介紹現在六博棋的具體的玩法還有待進一步去研究,當時玩六博棋需要棋盤棋子還有棋箸,就是來裝棋子的竹管。
一幅古畫中間記錄著古人玩球的一個場景,他們正在用短棒擊打黑色的球,其實他們玩的可能就是一種黃色的黑色的陶球,很像小時候玩的彈珠。
還有小的物件,小陶杯、瓷小罐,專家告訴記者,這兩個物件其實就是古時候小孩子們玩過家家的道具。
戰國原始瓷小罐,漢代捶丸,還有宋代的圍棋子、存錢罐,展覽規模并不大,但花樣的古代玩具和有趣的科普讓人仿佛回到童年時光。
游客 沈思媛:第一次看這種小朋友玩的東西,也了解了古時候小孩子玩的一些玩具,拓展了自己的視野。
游客 顧盼辰:這些古人的玩具,它更多的有一些藝術、美術在里面,可能更符合我們中國人相對不那么外放、內在涵養的一個情緒在里面,更有中華傳統的氛圍。
轉自:央視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