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游戲產業:活力強勁的數字經濟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18





      今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交出了一份亮眼“中報”——1680億元的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08%;游戲用戶規模達6.79億人,穩步增長0.72%。其中,自研游戲國內市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近兩成,海外收入也超過95億美元。從增速、規模到出海表現,中國游戲產業不再只是娛樂經濟的“邊角料”,而成為最具活力的數字經濟之一。


      游戲產業的發展不再只是“小眾狂歡”或“青少年娛樂”的代名詞,而是成為中國數字經濟重要的一環。其龐大的用戶基礎、持續增長的市場規模、廣泛的上下游延展能力,使之在帶動就業、拉動消費、促進出口等多個方面發揮出實質性作用。據第三方平臺測算,僅游戲內容研發、運營與發行環節就直接帶動數十萬高技術崗位,而圍繞游戲衍生的IP開發、視頻直播、電競賽事、跨界聯名等生態協作,又進一步形成了具有乘數效應的“內容+平臺+消費”體系。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自研游戲的出海成績越來越穩健,從早期的“換皮低價”到如今的“精品原創”,中國游戲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例如,《原神》《崩壞:星穹鐵道》《逆水寒手游》等產品,在海外多個市場長期保持App Store暢銷榜前列,代表了中國企業在美術風格、敘事能力、技術實現和運營體系上的整體進步。這不僅帶來了外匯收入的增長,也提升了中國數字內容產業的全球話語權。


      從經濟視角來看,游戲行業的價值不僅僅是“賺錢”,它是數字技術轉化為市場產品的典型代表。無論是基于AI的角色對話系統、自動生成任務邏輯,還是通過云計算支撐的大型多人在線游戲服務器運維,游戲都推動著算力基礎設施、圖形渲染、實時互動、虛擬現實等新一代技術快速成熟。同時,它還是文化輸出的重要載體,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全球用戶在參與中體驗中國美學、中國故事和中國技術。


      事實上,一批優秀企業已走在前列。米哈游提出“技術+文化”雙輪驅動戰略,不僅構建完整的研發引擎體系,還通過《原神》持續輸出中國風的建筑美學與神話元素;騰訊游戲則布局面向教育、工業、城市仿真等場景的“游戲化解決方案”,打通游戲技術的B端應用。這些轉型與創新正使得游戲行業逐步擺脫對“爆款”產品的單一依賴,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更具內涵的發展路徑邁進。


      在全球數字經濟重構的關鍵期,游戲產業代表的不只是娛樂消費的強韌勢頭,更是一種文化自信與技術自強的交匯點。從“玩”的產業走向“用”的工具,再邁向“傳”的文化平臺,中國游戲已不只是產業風口,更是國家軟實力建設與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變量。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