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從業者為國產電影把脈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作者:劉仁    時間:2017-02-03





      2016年我國電影票房增幅速降,但觀影人次超過13億次。挑戰與機遇并存,高收益與高風險同在——電影從業者為國產電影把脈


      2016年底,中國電影交出了454.9億元票房的成績單,與年初突破600億元的預期相去甚遠。過去4年間,中國電影票房平均增速為30%,而2016年票房同比增長由雙位數跌至3.22%。2016年電影票房增長放緩,對此,有人分析是優質內容缺乏,也有人認為是票補退潮所致,還有人認為缺乏監管的影院在偷票房。


      近日,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等在京舉行了第八屆中國文化產業前沿論壇。論壇上,電影從業者大都認為,目前我國電影產業資金大量流入和大量的風險同時存在,數量快速增長,品質亟待提升,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惡性競爭也頻繁發生,但電影產業整體還處于良性增長的上升通道。


      電影票房大有空間


      雖然2016年票房增幅速降,但在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看來,以下兩組數據更為重要:去年我國觀影人次達到13.74億次,銀幕數近4.2萬塊。這兩組數據的增長速度都超過了美國,說明我國的電影票房市場還大有空間。“2016年北美總票房是105.7億美元,約730億人民幣。2019年最遲在2020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王長田預測。


      “這是電影產業狂飆突進的時代,一定要慢下來,花時間打磨好的作品。”企鵝影視電影投資業務部總經理常斌認為,資本加速進入,讓電影產業從業者很興奮,也很浮躁,沒有了“磨”作品的心態,有的甚至為了搶檔期,特效才完成了一半就匆匆上映。有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立項的影片項目達到3742部,拍出了772部故事片和49部動畫片,但上映的國產影片僅為376部。其中,只有27部影片的票房達到5億元以上,157部影片的票房不足100萬元。此外,常斌認為,電影產業競爭秩序還有待優化,觀影環境還需要提升,盜版問題更是由來已久、危害很大但治理很難的問題。


      王長田還表示,中國電影市場的價值不能只看票房。目前,票房在北美電影市場收益中只占30%,其他的70%來自于各種版權銷售,如點播分賬收入,互聯網版權收入,DVD收入,衍生品收入等。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的版權銷售也在快速上升。“三四年之后,中國電影產業的版權收益可能會和票房持平,這意味著所有電影公司的收入有可能會擴大一倍。”王長田預測。


      IP電影不減熱度


      IP電影是指由文學、游戲、動漫或音樂等其他版權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近年來,IP熱潮之下,IP電影乘勢而起,甚至被視為票房的保證。2016年國產電影9部票房過10億元的電影中,IP電影多達7部。清華大學《2016中國IP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影視市場已有近兩百個IP項目列入開發計劃,其中一些影視公司所公布的片單中100%都是IP項目。


      IP電影之所以風行,王長田認為,一方面是因為IP電影的故事和人物經過檢驗,有一定的受眾基礎,有利于降低宣發成本,樹立品牌;另一方面,這也是IP創造者向電影行業去拓展的內在需求。“我們有什么理由阻止一位小說或話劇作者把他廣受歡迎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以話劇為例,一場幾百人的演出,即使演100場,觀眾僅在10萬人以內,但如果改編成電影,則可能吸引數億、十幾億的觀眾。”王長田以影片《驢得水》為例,改編自話劇的影片拍攝成本1000萬,但收獲了1.7億的票房。


      不過,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改編成電影,電影也不可能因為擁有IP就“坐享其成”。同樣改編自爆款話劇的《分手大師》和《惡棍天使》,其票房和口碑就大不如人意。不少人開始唱衰和反思IP電影。作為一個電影投資人,常斌坦言,在評判投資項目時,自己并不太在意電影的IP,而更關注能不能制作出好的原創故事,或者能不能將IP成功改編為好的故事。與IP相比,劇本與演員對于電影項目而言更為重要。


      數字網絡改變電影


      近年來,互聯網公司成立影視公司,投資網絡售票平臺,“互聯網+”深刻改變著電影產業的格局。最初業內還流行“電影公司將為互聯網打工”這類悲觀預言,眼下,電影產業找到了“互聯網+電影”和而不同的融合之道。


      王長田認為,電影產業市場集中度仍在加劇。“六大以發行為龍頭的綜合電影公司,三大電影售票平臺,五大院線以及五大線上平臺都將在五年之內形成。”他認為,電影產業資源分散,創意分散,人才分散,很難被一家或少數幾家公司壟斷。未來的競爭將主要集中在10家左右體量較大的集團之間的競爭,這些公司既有傳統電影公司,也有新興的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應該尊重電影本身的藝術性、專業性,傳統電影公司也應該理解互聯網的特點。只有這樣,‘互聯網+電影’才能帶動電影產業健康快速地發展。”常斌認為,在電影的籌拍、制作、營銷和發行各個環節,電影產業都能借助互聯網實現提升。比如,在籌拍階段,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的優勢來選擇演員,判斷IP的價值;在制作階段,可以通過互聯網數據判斷用戶對于題材與內容的喜好,及時對創作內容進行修改;在營銷和發行階段,可以對網上預告片的用戶群體結構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面向特定用戶進行營銷,或選擇更貼合目標受眾的檔期、區域進行發行。但他也強調,電影創作本質上是藝術創作,有其自身規律,投資人應該給予電影創作充分的時間和尊重。(本報記者 劉仁)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