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田園清新美鄉村旅游興


    來源:中國旅游報   時間:2017-01-24







      這里的石頭會“唱歌”、這里的溪畔古榕會吟“云水謠”、這里的農家樂讓四方游人流連忘返……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福建著力打造“生態美”,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取得明顯突破,涌現出一批“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示范村,極大彰顯了“清新福建”品牌。


      近日,由福建省旅游局和中國旅游報社共同主辦的“2016美麗中國行?聚焦清新福建美麗鄉村”大型宣傳推介活動在福建進行,采風團深入福建美麗鄉村,耳聞目睹,實地感受美麗鄉村綻放出的“清新福建”


      旅游魅力。


      古村古厝古樓韻味各異福建位于中國東南沿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森林覆蓋率達65.95%,連續38年居全國第一,水、大氣、生態環境保持全優,被譽為“最綠省份”。其鄉村大多擁有青山秀水的美麗資源,古村、石厝、古樓,為鄉村旅游添加獨特的韻味。


      清早,從福州永泰縣城行車半個多小時,來到了位于福永高速旁的永泰縣梧桐鎮春光村。這里群山被云霧繚繞,春光村置身其中,清幽靜謐,宛如世外桃源。


      平潭的北港村面朝東海,與臺灣海峽隔海相望,這里的石頭厝錯落有致,宛若神秘莊嚴的“碉堡”。站在房前眺望,北港村的石頭厝盡在眼底,層層疊疊,配以碧綠的海水,宛如一幅素雅的水墨畫。


      踏入寧德蕉城貴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風景秀麗、古色古香的村落。


      建于明萬歷元年的文昌閣,供奉著文昌星,展現出當地源遠流長的耕讀文化;蜿蜒曲折的霍童溪從村前流過,建于元朝末年的古渡口,由大小均勻的鵝卵石鋪砌而成。溪邊一棵棵古榕樹護佑著當地村民世世代代在這里繁衍生息……


      雖然是冬季,但永定南江村層林盡染,色彩斑斕。遠處滿山遍野的柿子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好似一盞盞紅燈籠歡迎來自遠方的客人;村中的樹木青翠、溪流環繞,與23座造型各異的土樓相映成趣;沿溪依勢而建的慢游道,可憑欄俯瞰清澈見底的溪水,整潔而舒適。


      小橋、流水、民居、祠堂、客棧……一幅幅美麗鄉村畫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據省旅游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福建全省共創建休閑集鎮72家,特色村350家,鄉村旅游已成為福建省旅游業最具增長潛力的新型業態。


      打造美麗鄉村各有絕招走進泰寧大金湖畔的梅口鄉水際村,一幢幢粉墻黛瓦的農家別墅錯落有序地點綴在山間,美不勝收。這是全國“美麗鄉村”的示范村、泰寧的“首富村”,誰能想象到十幾年前這里是一個“照明靠竹片、吃糧靠回銷、用錢靠救濟、外出靠劃船”的省級貧困村。


      水際村脫貧致富的法寶是什么?據梅口鄉人武部部長廖立明介紹,近年來,水際村不等不靠,依托當地豐富的水域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當地村民先后組建家庭旅館、游船、漁業“三大協會”,主動參與和對接大金湖景區的旅游漁業、游船、旅游餐飲、旅游家庭旅館、旅游購物等第三產業,逐步形成了“家家開旅館、戶戶搞旅游、處處漁家樂”等良好氛圍。


      同時,水際村積極打造下坊特色主題“農家樂”,策劃親水、趣魚及騎行驛站等體驗性旅游項目,推出特色旅游線路;開發以“漁文化”


      元素為主線,建設獨具特色的“賞魚區、釣魚池、水上餐廳、淡水魚博物館、魚墻雕”等漁業休閑項目,進一步提升村莊旅游環境檔次。


      “如今,全村有80%以上的勞動力專業從事旅游業,村民可以免費享受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免交閉路電視及電話月租費,90%農戶建有別墅型住宅,三分之一農戶擁有私家轎車,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廖立明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


      為了推進鄉村旅游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福建早在2014年就推出《鄉村旅游“百鎮千村”三年行動計劃(2014年-2016年)》,組織開展鄉村休閑集鎮、特色村創建工作,分別給予40萬-50萬元的獎勵。


      筆者了解到,福建各地鄉村積極響應,奉行差異化、特色化和個性化原則,各出絕招,因材施策、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在寧德蕉城貴村,蕉城區旅游局局長諶基順告訴筆者,近年來,貴村以“水韻故居”為主題,先后投入近700萬元,高標準打造石堤景觀區、水車景觀區、古渡口景觀區、石岸景觀區等十大景觀功能區,配套旅客服務中心、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多措并舉推動房車露營地項目,讓霍童溪沿線的貴村村貌煥然一新。


      創意創新創業旅游致富近年來,福建鄉村旅游發展迅速,但同時也面臨著創意缺乏、產品雷同、精品偏少和發展方式比較粗放的瓶頸考驗。隨著大眾化旅游時代的到來,發展美麗鄉村游更需要依靠“創意”,研發出一批特色旅游產品來吸引游客。


      在平潭北港村“石頭會唱歌”特色民宿旁,一位臺灣青年正用來自平潭君山的石頭當樂器,經過簡單的創意加工,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石頭打擊樂”,讓石頭譜出美妙的樂章,這一創意做法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據了解,這家民宿是由來自臺灣嘉義的林智遠和許琳宜夫婦牽頭,與幾個臺灣青年一起創辦的。他們租下北港村幾棟石頭厝,將平潭特色與臺灣元素結合起來,如當地漁民廢棄的漁網、灘涂上拾到的貝殼……


      一項項創意被裝進這些石頭厝之中。“我們希望遠道而來的客人入住時,能夠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平潭。”林智遠表示。


      近年來,為了避免“千村一面”和產品開發的同質化,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福建省旅游局按照“百姓富、生態美”、“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等鄉村旅游發展目標,積極推動一批鄉村旅游試驗基地,在全省起到了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2014年以來,受益“美麗廈門,共同締造”戰略,一批回鄉創業的年輕人,對青礁村的城市菜地、慈濟東宮景區、古民居、對臺文化等資源進行整合,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我多年在外奮斗,發現城里人沒有機會種菜,我希望開辟一塊菜地,讓他們來體驗這種難得的樂趣。”


      談起回鄉創業的初衷,院前社濟生緣合作社理事長陳俊雄說,我們把村里的閑置土地利用起來,希望開創“城市菜地”這種創意農業旅游模式。


      陳俊雄說,“以前,傳統菜地每年每畝收益3萬元左右,如今引入這個模式后,按每20平方米一年2400元的租金來算,每年每畝收益都會翻番。”


      泰寧杉城鎮的際溪村,近年來立足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以“耕讀文化”為定位,結合丹霞田園風光,改造田園景觀,啟動泰寧“五朵金花”旅游專業村之一“耕讀李家”項目建設。目前已有投資3000萬元的禪修中心項目、投資500萬元的玫瑰種植加工項目、投資1000萬元的鐵皮石斛仿生種植基地等旅游衍生項目落戶“耕讀李家”。


      際溪村支書林永勝表示,計劃用3年時間,建成集“耕讀文化體驗、養生度假、田園生活、巖穴苦讀”為一體的“耕讀文化”旅游目的地、教育基地和產業發展示范區,打造在全省乃至在全國都有影響力的“美麗鄉村”樣板。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