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品具,書藝成--當代著名書法家天軍


    時間:2016-12-23





    書法作品——唐代杜牧.山行


    做人講人品,品高眼界高。心胸開闊,容天下,必能成就一番事業,非凡人可以比擬。書品也一樣,清麗脫俗、親信高雅,自然能在書壇擁有一番別致的地位。


    提起書法,天軍一番別論:


    天軍:突然想起王維的《老將行》:“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意思是衛青作戰不敗是上天賜予他的好運氣,李廣打勝仗得不到功名是因為命運不濟。其實,人命在我也在天,天賦加努力才能成器。1994年我拜訪太極拳大師王西安先生學習太極拳,先生第一句話就說:“學武術要有悟性,沒有悟性不行。”此言使我銘心刻骨,至今記憶猶新。其實書法更是如此,自古萬事貴天生,天賦是藝術成功的第一步。我在《書神史詩》寫到:“一貴天賦二貴恒,三貴證悟通神明。自古正筆先正心,心手一體天地通。”無論做什么事情,悟性極為重要。


    對于草書的書法藝術,天軍是怎樣理解的呢。


    天軍:草書從形成的戰國時期到現在習書者無數,能成大器者卻寥寥無幾。如果沒有天賦練多少年都沒用,有的寫了一輩子書法,竟不會寫草書。學書法不學草書,如同“功虧一簣”,應該說是非常遺憾的事情。因為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只有草書才能把漢字的速度、節奏、韻律、動態發揮到極致,把書寫者的個性、才情、氣質、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所以古人說:“唯六書之為體,美草法最為奇。”我在《書神史詩》中寫到:“勢滿鋒銛筆如劍,橫掃魑魅不須看。萬馬奔騰塵煙起,亂石穿空浪拍岸。左盤右蹙千手出,狀同楚漢相交戰。天崩地裂神鬼驚,驚鴻乍起飛如電。”還有,韓愈在《送高閑上人序》中說:“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可見,草書藝術魅力真是“窮變態于毫端,合情調于紙上”。


    聽說學書法還要先修身,聽聽天軍的心得體會吧.


    天軍:知易行難。我是兒時學畫少年學書,先畫后書,方知書比畫難的苦衷。學書者應先修其身,等明白天道一切都會水到渠成。修身的過程并非都是去寺院、去道觀、去教堂。人人心中有凈土,大道就在平凡中。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就是修身,勸人向善也是修身,助人為樂也是修身,伸張正義還是修身,舍己救人更是修身。更直白地說,修身的過程就是一個洗刷心靈的過程。天長日久,日積月累,當心靈清洗到一塵不染,無絲毫污垢時,鮮艷的蓮花即會在心中漸漸綻放,極樂之情無以言表。


    問天軍古人是如何修身的?


    天軍:在中國文化史上,自南北朝以來,形成儒、道、釋三教鼎力的格局。其實宗教都是相互通融的。佛教的喜極而泣,就是道教的天人合一。這和儒家的“慎獨”是一脈相承的。所以高士達人都會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因為他們明白:自己的位置再高,名聲再大,也只不過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洲里的一粒沙而已。讀書越多越嫌自己的知識少,修行越高越嫌自己的功德小。為啥有大智若愚一說呢?就是這個道理。


    《大學》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修身就是人生的基石。在書法藝術上更是如此。其實,能真正稱得起大家者必須具備三個要素,缺一不可:一是人品,二是作品,三是理論,或謂思想。


    古今稱為書法大家的幾個要素,天軍具體談談。

    天軍:先說人品。宋代蔡京、秦檜,明代嚴嵩,身份地位顯貴,書法與文學都能達到高品,為什么后人唾棄他們,以至于埋沒不傳?就是因為他們在為人上大節已虧,所以書畫這樣的余技也就一錢不值了。誠如清之學人朱和羹所言:“學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然士君子雖有絕藝,而立身一敗,為世所羞。”然而,當年岳飛冤死后,獄卒連夜將岳飛遺體及墨寶偷偷運出安葬。后人得岳飛手書,如獲珍寶,鐫刻于碑,流芳至今。兩相比較,如同云泥。


    二是作品,作品必須出類拔萃,經典極致,無論放到哪里都光輝四射,如張芝的《冠軍帖》、張旭的《肚痛帖》等。想寫出好的作品,必須下苦功研墨臨帖,王鐸直到晚年仍堅持一天臨帖一天寫書。書法與畫還有點不同,來不得半點虛假,若沒有真功夫即使一時成名也不能持久。


    三是理論,也就是思想,有的書家人品作品俱佳,但仍不能頂立于世的原因就是沒有思想。沒有思想就是沒有靈魂。學書要先入帖后出帖。有的臨帖水平很高,可終不能出帖,一輩子逡巡在別人的陰影之下。所以獨立思想對于藝術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能像墻頭草隨風倒,這樣會喪失一個藝術家的氣節。


    書法符合“道”的 原理,方能千古流芳,是嗎天軍。


    天軍:明人項穆《書法雅言·神化》說:“書法仙手,致中極和,可以發天地之玄微,宣道義之蘊奧,繼往圣之絕學,開后覺之良心,功將禮樂同休,名與日月同曜。”就是說書法名手,他的作品達到極善極美的和諧境地,可以發宇宙間深邃微妙的義理,宣揚道義的精深含義,傳繼往日圣賢失傳的學問,啟迪后來者對是非善惡的正確認識,功業與禮樂共憂患,名聲與日月般光彩明亮。王羲之的《記白云先生書訣》中說:“書之氣,必達乎于道,同混元之理,七寶齊貴,萬古能名。陽氣明則華壁立,陰氣太則風神生。把筆抵鋒,肇乎本性。”就是說書法的氣象、氣息,必須要符合“道”的原理,與“混元”的情狀相同,“七寶”的寶貴品質都反應在書法中,書法才能夠萬世流芳,陰陽現象都能夠鮮明地表現出來,書法的光彩、華麗就會隨即呈現。可見,書法及其方法都是源自人的本性。


    講講書法的“字如其人”吧


    天軍:清代的劉熙載在《藝概·書概》中說:“書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學,如其才。總之:如其人而已。”“賢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書沉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書秀穎。”也就說,賢明睿智之人書法溫厚淳樸,豪邁出眾之人書法深沉剛毅。獨立脫俗之人書法俊秀不俗,才子書法優異不群。總之,“字如其人”,信哉斯言。


    天軍,我們想聽聽天軍自己深刻的感悟:


    天軍:吾學識淺陋,書技平庸,雖赍懷壯志,仍無盡忠之門,所以忠烈之情只好傾注于書。自古以來男若不能報國,女若不能持家,乃人生最大悲哀也。浮生如夢,時光飛逝,吾欲追日月之明亮,抒天言于紙上,化香墨為春露,布大愛于四方。惜吾眼高手低,把翰不定,心手不映,天地人不能相合,精氣神不能貫通,技窮不盡其意,意盡不達性情,欲攬天下而筆無力,欲奏仙樂而手不靈。世上萬物皆為師,何止夏云多奇峰?前方路之迢迢……吾心之昭昭,墨池筆冢不為奇,終生精盡事方成。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