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財政1.5億元支持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


    作者:惠夢 項欣    時間:2016-12-21





      油畫《楚漢相爭·鴻門宴》《鄭和下西洋》《赤壁之戰》,讓一段段扣人心弦的歷史故事躍然于畫紙;中國畫《唐太宗納諫》《秦始皇統一中國》和雕塑《陶淵明》,充分展現美術家對歷史人物形象逼真傳神的表達;版畫《中華營造法式》《中國傳統四大節日》和國畫《中華武術》,將中華文明高度提煉、深刻又生動地表達出來……


      日前,由中央財政投入1.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歷時5年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向全社會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答卷”———中華文明5000年歷史長河的重大事件、人物和成果,被凝練成146件國畫、油畫、版畫、雕塑作品,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恢弘鋪陳。這項東西方藝術史上罕見的國家級、大規模、主題性的美術創作工程,醞釀出一場宏闊偉麗的民族藝術精神回歸。


      用藝術的方式重構中華歷史


      中國是特別注重歷史的國家,在汗牛充棟的歷史典籍以外,歷史畫作為一種“詩化”的歷史記錄形式,有著悠久而豐富的傳統。各個年代留存下來的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又往往體現著特定歷史時期、某類藝術形式的最高水平,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瑰寶。


      2011年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共同啟動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是2009年完成面世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的姊妹篇。兩項工程以鴉片戰爭為分界線,將前后5000年中華歷史用藝術的形式進行了全面、立體的回溯重現。


      “中華文明是一個橫跨5000年,包羅萬象的大概念。”創作工程組委會主任劉健告訴記者,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選取從河姆渡文化到清鴉片戰爭之間,最具代表性、最有說服力、最令人折服的一些“落腳點”,形成能夠體現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進步、文化創造偉大功績的150個選題,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創作草圖。


      在草圖征集階段,創作工程共收到1000余位美術家申報的1000余件創作草圖。其中,部分來自作品公開征集的海內外投稿,部分來自創作工程的藝術指導委員會專家舉薦。“我們將兩個渠道的草圖放在一起,進行公開、公正的海選投票。”劉健對記者說,這一輪遴選是對美術家經驗、學養、歷史知識和藝術表現力的綜合考察,最后有165件作品草圖入圍,進入創作階段。


      “和以前做法不一樣的是,這次的創作工程特別注重對美術家創作草圖的打磨。”劉健告訴記者,草圖一經確認入選,創作工程委員會立即組織來自社科院中國歷史研究所、清華大學等機構的歷史學家奔赴全國各地,與作者面對面,從歷史的角度為每一張草圖提出專業、甚至是尖銳的意見。


      “你這樣構圖,無法讓歷史情景完美呈現,也不利于藝術表現力的發揮。”劉健回憶說,對于一些作品,歷史學家直接提出另起爐灶的建議,很多作品在這個階段被多次推倒重來。“有賴于這樣的機制,我們把一些作品的先天性問題、創作硬傷,在創作初期就解決掉了。”劉健說。


      創作深化到中期階段,創作工程組委會組織藝術指導委員會的藝術類專家,從藝術表現力的角度,深入到每一位作者的畫室,對作者進行了又一輪指導。“我們希望以人為本、把專家意見對每一位作者全覆蓋,再邊遠的地區,哪怕那個地方只有一件作品,我們也要讓專家看到,面對面給作者提出意見,在創作周期給他們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劉健說。


      創作進入到最后沖刺階段,創作工程組委會要求作者提交電子版文件,對作品進行第一次驗收評估,并把評估意見反饋給作者進行最后一輪修改完善,也對部分完成效果有問題的作品提出意見。最終,作品郵寄到北京參加終審投票,17件作品遺憾落選,146件通過評審作品,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追求歷史與藝術的完美交融


      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并不是簡單的圖像再現,而是要完整、真實體現歷史內涵,并對歷史進行一種藝術的再現,讓歷史與藝術實現完美交融。


      “我們希望,創作工程的每一幅作品的藝術質量,都能在它的藝術種類、甚至世界美術繪畫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劉健介紹說,在這個要求下,組委會鼓勵美術家充分施展能力,在堅持自己的藝術風格基礎上有所創新。


      《中華營造法式》是女版畫家戚序的一幅作品,主要體現勞動人民在創造歷史過程中不斷積淀形成的中國古典建筑的定律和規矩,利用版畫簡約和結構性的構圖特點,實現原版組版木雕與木刻套色印刷的有機融合,以黑白為主色又巧妙呈現輝煌明亮的藝術效果。戚序介紹說,在創作過程中,如何從幾千年的中華建筑文明中選取典型元素是創作的難點。經過反復考量,她決定展現中國建筑特有的榫卯建筑結構,在查閱了大量資料文獻之后,戚序與專業技工一道,用實木做實驗,進行結構分解重構,最終在版畫上呈現出具有凹凸感、用楠木拼搭出來的立體結構。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戚序充分吸收聽取了專家的建議和國博的展示要求,將作品畫幅收窄,并將初始過于繁復的背景,處理成以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人物造型樣式和風格,佐以民間的剪紙藝術圖案,構成了更具中國特色的畫面效果。


      孫景波的油畫作品 《貞觀盛會》,主要表現盛唐時期,古絲綢之路引領中國商貿走出去,拉近世界與中國交流的背景下,外國使者來唐朝拜的盛景。孫景波告訴記者,在這幅作品上,他將油畫與民族化的藝術表現形式有機融合,削減油畫立體三維空間的表現特征,采用中國傳統壁畫風格———以線條為主的平面表達手法。畫面上呈現的137位中外人物的服飾制度、儀仗樂器、建筑構造,都經過了嚴格的考證和揣摩。記者了解到,孫景波在按照工程要求完成4.6m*6.7m的畫作之后,為了實現自己心目中最佳藝術表現效果,又繪制了一幅5m*9m,氣勢更加恢弘的作品。由于畫幅巨大,他自費按照一年60萬元的價格簽訂了2年的畫室租約。今年9月中旬,中國文聯領導到畫室巡視時,對孫景波正在繪制的大幅作品表示肯定,國博館長呂章申來畫室參觀后,深為美術家的敬業精神所感動,當即決定選取更大幅的畫作。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美術家們普遍認為,此次工程是中華文明與美術發展百年難遇的好機會,能夠借助這樣一個平臺,為國家留下傳世之作,成為國家的重要文化財富,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對每一個美術家來說都是無比榮耀的。


      將國家資金最大程度用于提升藝術質量


      中央財政對于此次美術創作工程的1.5億元投入,主要用于作品獎勵金,回報、感謝美術家們的辛勤勞動。為了在5年的創作工程期間將國家資金用好,創作工程組委會經過多輪討論,構建了以人為本、最大程度提升作品藝術質量為出發點的資金使用管理辦法。


      組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韓淑英告訴記者,由于很多作者需要租畫室、買材料、聘請創作團隊,組委會在創作初期給每位作者支付了10萬元材料費,讓作者們能夠安心、盡快順利進入工作狀態;對于最終完成創作,但因藝術質量沒有通過評審的作品,組委會除了材料費不要求退還之外,每人再補貼10萬元,充分體現了對每一位作者辛勤付出的尊重。


      對于通過評審的作品,組委會經過反復討論,對獎勵資金制定了較為科學合理的劃分方案。“獎勵資金的標準主要按照材質、尺寸、難易程度、藝術質量四個大原則。”韓淑英介紹說,從材質上來說,雕塑、油畫標準略高,其次是國畫,第三檔是版畫;尺寸上分為從4.6m*6.7m到1.8m*3.6m之間的四個類別;難易程度上,主要針對那些人物眾多,工筆、油畫寫實等作品在資金分配上有一定傾斜;藝術質量上,參考最終評審的票決情況,獲得2/3的票數屬于優良類,更高票屬于優秀檔。


      “最高獎勵標準,算上先期支付的材料費,作者獲得的總金額在百萬元以內。”韓淑英告訴記者,參與工程的美術家們耗時5年集中精力攻堅克難完成作品,普遍犧牲掉很多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工作機會,再加上要給團隊、工作場所等開支,作者們真正拿到手上的獎勵金是十分有限的。“他們的參與更多是出于對國家工程的一種使命感、一種美術工作者踐行人民創作為人民的體現。”韓淑英說。


      除了發放給作者的獎勵資金以外,專項資金還有很小的一部分用于辦公經費、組織專家評審等支出。韓淑英告訴記者,組委會本著減員增效原則,只安排了包括她在內的兩位退休返聘人員作為正式工作人員,負責300多名作家的組織、作品征集、專家評審等眾多事項。“我們在工作過程中始終努力節約開支,爭取把國家撥付的每一分錢都用在提升藝術作品質量上。”韓淑英說。(惠夢 項欣)

    來源: 中國財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