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紀初以來,文化部于每年春節期間在海外舉辦一系列面向當地民眾的春節主題文化活動。2016年的“歡樂春節”在全球140個國家的400多座城市舉辦了2100多項活動,海外受眾超過2.5億人次,品牌化、本土化、市場化水平不斷提升。“歡樂春節”正成為目前我國對外文化交流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海外影響力最大的綜合性品牌活動。
12月15日,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李健鋼在文化部召開的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17年“歡樂春節”在項目總量、舉辦城市數、出席政要和活動覆蓋人群等方面平穩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質量和各項子品牌的示范性、影響力,進一步加強媒體報道,進一步發展社會化合作,進一步提高文化貿易在整體活動中的占比,挖掘春節文化的商業價值。
把“歡樂春節”辦進商場
李健鋼表示,文化部計劃在提質增效、整合資源、力推文化貿易等三個方面提升2017年“歡樂春節”活動的影響力。“一個活動搞得好,要全面提高演出、籌劃、運作和宣傳質量,關鍵要提高活動的內容質量。‘歡樂春節’在具有中國文化涵義的時間段全球開花,更要講好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特色,彰顯中國精神。”李健鋼介紹說,將繼續在2017年“歡樂春節”期間做好“藝術中國匯”等近10個子品牌活動,針對不同地區精心設計活動形式和內容,做到有的放矢。
在2017年“歡樂春節”中,文化部進一步支持市場化運營的文化項目,提出要暢通渠道、搭建平臺、打響產品、做強品牌,為此會舉辦一些文創產品展,嘗試機構通過IP授權方式拓展合作,鼓勵有條件的機構積極發展“歡樂春節”海外營銷網絡,把“歡樂春節”辦進商場。
據介紹,文化部還將加強部省合作機制,鼓勵地方立足自身優勢,突出地方特色,豐富參與主體和形式,鼓勵將“歡樂春節”與各地非遺、影視、出版、旅游、體育等大文化領域發展相結合,將“歡樂春節”品牌建設與地方經濟發展相結合,助力地方經濟和對外文化工作轉型升級。
讓春節文化海外生根
“如果把‘歡樂春節’比喻成一棵大樹,要想讓它在海外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本土化的土壤、養分確實是需要的。我們把本土化作為打造‘歡樂春節’的重要方式。”李健鋼表示,“歡樂春節”活動經過數年培育和發展,在國外民眾中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已在不少國家和地區生根發芽。
李健鋼介紹說,目前“歡樂春節”與300多家海外合作機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一些海外合作方每年都會來華為當地次年的“歡樂春節”挑選節目和文貿產品。合作伙伴豐富的經驗、專業的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為“歡樂春節”的有效落地和精準實施提供助力。
中國春節期間,有的國家、地區是冬季,有的是夏季。“歡樂春節”本土化發展,要借臺唱戲,把中國“歡樂春節”活動鑲嵌到當地的節慶活動當中去,為“歡樂春節”提供廣闊舞臺。“比如春節期間,處在夏季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有一些文化節、藝術季,“歡樂春節”可以走進這些藝術平臺;在南美的厄瓜多爾有安巴托花果節,每年觀眾有50多萬人次。”
據介紹,2017年,不少“歡樂春節”團組將走進澳大利亞國家多元文化節、阿德萊德國際藝術節、埃及阿斯旺國際民間藝術節等綜合性節慶活動,與當地文化交融,與當地人民同樂。
當地時間2016年2月12日-27日,由文化部指導、為期半個月的“歡樂春節·地壇文化廟會全球行”在德國漢堡舉辦。圖為德國人在體驗中國的盤鼓。
來源: 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