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消費升級 新興旅游創業方興未艾


    時間:2016-12-15





      去柏林拍一張游客照發朋友圈,已不新鮮。去柏林跑個馬拉松,用腳步丈量歷史古城,這種體育旅游方式已經是很多中國人的選擇。


      伴隨旅游消費升級,個性化深度游正在成為主流,一批創業公司也正在扎堆搶灘市場。


      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旅游局聯合發布《關于實施旅游休閑重大工程的通知》,將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旅游業,不斷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豐富旅游產品和服務,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休閑旅游時代。


      旅游需求升級新力量


      2015年,中國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這意味著白領、中產階級的消費將成為整個國家消費的主流。不論境內游,還是境外游,以體育旅游、文化旅游等為代表的旅游新業態,正成為拉動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


      在北京某央企工作的80后青年李小晟,11月去韓國濟州島跑了一場馬拉松;12月15號,他將從北京飛去臺北,參加臺北馬拉松。另外他還在計劃和朋友一起參加2017年的日本賽事。相對此前去海外或者臺北旅游,如今馬拉松深度游,讓他更抱有期待;與以往不同的是,旅游訂酒店的消費模式也發生了變化,他已經通過air bnb訂好臺北以及明年去日本的民宿。


      世界旅游組織稱,當整體的旅游產業的增長額在2%-3%左右浮動時,體育旅游是全球旅游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增長率能夠達到每年14%。目前中國的體育旅游中,最主流的還是海外馬拉松深度游。


      12月10日,在“2016三亞·財經國際論壇旅游高峰論壇”上,尼爾森大中華區副總裁張霖表示,過去一年中,體育賽事比較受旅游者喜歡,馬拉松排在所有賽事的第一,其次包括環海騎行、F1、攀巖、定向越野等。


      據介紹,在過去一年里,參加過異地比賽的人占跑者的90%,平均每人一年參加次數為3.7次;其中參加海外馬拉松的人占跑者的9%。


      移動互聯網和新消費機會


      低價團、觀光游等單調的旅行產品,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的需求。傳統旅行社的一些銷售模式,也將面臨洗牌。


      以西部旅游大省云南為例,全聯旅游業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吉小冬建議在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過程中,要讓消費者體驗到云南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云南的立體多樣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消費需求;而云南現在還有很多低價團存在,當地旅游業面臨消費轉型升級,但旅行社找不到轉型方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90后、00后一代的旅游消費的崛起,新的旅游消費形式和消費行為,給中國企業帶來機會。一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旅游線上和線下融合的機會;另外則是個性化旅游消費產品的機會。


      攜程旅行網高級副總裁兼去哪兒網總裁楊海俊在三亞透露,旅游業態的變化,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中國旅游競爭力提升,當前攜程市值300億美金,與PC時代拉開差距,這得益于攜程在移動互聯網上的發力。


      另外,他還透露,除了大家提到的醫療游、教育游、親子游等,近期攜程投了一家“冷凍卵子旅游”業務的公司,中國開放二胎以后,這部分未來會增長很快。


      旅游創業方興未艾


      傳統旅游面臨轉型壓力,恰恰是消費升級產品的新機會。個性化旅游服務將催生一批新型旅游創業公司,比如民宿、短租、海外旅游賽事服務等。


      熊金雷是某體育賽事服務類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海外馬拉松賽事服務是他們公司的一項核心業務。


      熊金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傳統的旅游業務利潤已經很薄,空間不大,體育賽事和海外旅游結合起來,利潤空間相對大一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北京采訪到多家海外賽事服務公司,都是近兩年在馬拉松熱潮中崛起,有公司已經拿到了較可觀的融資。


      旅游消費升級吸引了一批創業公司和資本涌入,包括體育賽事服務公司、各種在線旅游、旅游APP層出不窮。


      不過,旅游上市公司板塊在2016年上半年市場表現較弱,跌幅27.26%,跑輸大盤10個百分點。景區、旅行社以及酒店餐飲板塊跌幅均超過25%。


      國家旅游局報告稱,大批旅游創新創業公司進入瓶頸期,淘在路上、麥兜旅行等創業公司宣布破產或倒閉。2016上半年在線旅游領域投資事件為57起,僅為去年全年的30%。2016年“互聯網+旅游”等相關領域的創業也逐漸趨于理性,一批公司死去,少部分公司緩慢生長。


      不過在很多投資大佬看來,從長遠來看,旅游投資仍是朝陽產業。2016年9月,王健林公開稱,旅游是最好的投資,上半年旅游投資同比去年上半年增長了30%,這其中絕大部分是民間投資。


      另外,中國的人均收入是美國的六分之一,但是中國人的旅游支出大概只是美國的十五分之一,歐洲的二十分之一,與人均收入相比,中國人在旅游方面支出還太少,這方面的投資空間和增長空間是巨大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