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寺論壇”——境內外藏傳佛教交流交往的平臺


    來源:來源: 中國西藏網   時間:2016-12-13





    “舉辦黃寺論壇旨在打造一個發布和傳播優秀藏傳佛教文化研究成果的平臺,通過這一平臺促進國內外藏傳佛教文化研究成果的交流;促進內地與港澳臺地區藏傳佛教文化的交流交往;促進國內外藏傳佛教文化研究領域的交流交往,進一步增強藏傳佛教文化自信”,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常務副院長王長魚在12月8日舉行的2016年第三屆黃寺論壇開幕式的致辭中這樣說道。

    △ 第三屆“黃寺論壇”在北京舉行 攝影:許娜

    當日,由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以“藏傳佛教文化——黃寺與紫禁城”為主題的論壇吸引了包括來自香港、臺灣等地的56名歷史文化專家、藏學研究學者和宗教界人士。

    △香港孟子學院創辦人黃祉穎博士 攝影:宋家麗

    香港孟子學院創辦人黃祉穎博士向中國西藏網記者表達了自己能夠在清凈莊嚴的北京名剎西黃寺參加此次論壇的喜悅之情。她說,通過諸如西黃寺論壇這樣的活動,可以使香港人對內地藏傳佛教有更多的了解,理解中華民族大團結的重要性和發展方向。隨著這種以佛教為載體交流的加深,也會拉近兩地感情,以此,架起香港與內地廣大信徒充滿法喜的橋梁。

    香港是一個中西交匯、多宗教并存的城市。常年從事文化交流活動的黃祉穎,對文化多元及宗教和諧有著很深的認同。在參觀完以六世班禪維護祖國統一,抵御外來侵略為主題的展覽后,她更加認為,藏傳佛教對祖國統一和民族大團結起了積極作用。“香港藏傳佛教是在香港特區基本法所賦予的宗教政策下發展的。藏語系高級佛學院近年來不斷加強與香港佛教界交流,這為弘揚藏傳佛教正法提供了一個絕佳途徑,也對披上宗教外衣的境外分裂勢力在香港的活動起到了抵制作用”,黃祉穎說。

    △ 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的陳孝忠 攝影:宋家麗

    來自臺灣地區傳統倫理文化發展協會的陳孝忠會長,一直致力于海峽兩岸間文化交流,并多次組織大陸藏學學者代表團、藏傳佛教代表團赴臺考察、參觀,參加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在他看來,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佛教的教義都包含了揚善抑惡、平等寬容、扶貧濟苦的積極思想,同根同源。“不久前,我們在臺灣舉辦了藏傳、漢傳佛教文化交流活動。來自西藏和四省藏區六大派11個寺廟的高僧大德在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的組織下到臺灣舉行法會。趕來參加法會的信眾十分熱情,場面極為壯觀”,陳孝忠回憶道。

    “應該多組織這樣的活動,既為大陸僧人提供一個了解臺灣的機會,又增進了兩岸佛教的交流,這樣才會讓彼此更加的了解。”為了這個目的,陳孝忠說,在今后的日子中,他要為這種交流交往更加盡力。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劉國威博士 攝影:許娜

    在收藏藏傳佛教文物方面,大陸和臺灣頗有互補性。北京故宮以收藏佛像、法器居多,而臺北故宮收集的藏傳佛教典藏在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畢業于哈佛大學、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的劉國威博士也帶著自己的論文成果來到了“黃寺論壇”。常年與大陸各個學術機構保持往來和互訪的他,對于兩岸間學術交流有著許多期許。

    劉國威介紹,大陸從事藏學研究的機構多,學科建設也日漸完善。在臺灣對藏傳佛教感興趣的人很多,但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可以說很少。原因也很好理解,藏學首先對藏語言要求較高,深層次的研究要進行田野調查。臺灣缺少學習藏語的環境,實地到藏區的調研機會也少。“黃寺論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這么多的藏學界專家聚集一堂交流學術成果,可以推動藏學研究。希望今后大陸的院校和科研機構能夠為對藏學感興趣的臺灣年輕人多提供一些這種交流活動的機會,讓那些致力于今后在藏學學術研究領域繼續鉆研的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西藏和藏文化”。(中國西藏網 文/宋家麗)

    (責編: 蘇文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