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新規對網游這匹“野馬”起到“韁繩”的作用,更希望全社會來監督這個新規,使其嚴格實施。
據新華社報道,文化部日前印發的《文化部關于規范網絡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通知》明確,網絡游戲運營企業不得向用戶提供虛擬道具兌換法定貨幣的服務;網絡游戲運營企業應當要求網絡游戲用戶使用有效身份證件進行實名注冊,并保存用戶注冊信息;不得為使用游客模式登錄的網絡游戲用戶提供游戲內充值或者消費服務。
這個通知中,還有一條讓廣大家長們歡欣鼓舞的內容:為繼續加大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為家長指導未成年人健康上網、健康游戲提供更多便利,通知提倡網絡游戲經營單位在落實“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基礎上,設置未成年用戶消費限額,限定未成年用戶游戲時間,并采取技術措施屏蔽不適宜未成年用戶的場景和功能等。
文化部的這個關于網游的規范通知值得點贊,因為它切中了時弊,戳中了沉溺于網游中的孩子們的家長的痛點。
很多網游孩子們喜歡,成人也愛玩。“穿越火線”“魔獸世界”“夢幻西游”,從這些深受歡迎的網游名字就可以體會到一種刺激和緊張的氣氛。現在有了智能手機,玩網游就更方便了,地鐵、公交、火車上,很多人捧著手機如醉如癡,沉浸到虛擬的網絡游戲世界,不能自拔。
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迷上網游的孩子年齡越來越小,這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小孩子心智發育不成熟,抵制誘惑的能力差,有的孩子眼中的世界只有網游,家長根本管不住;某些網游充斥著暴力、色情內容,孩子在這種沒有“防火墻”的虛擬世界漫游,讓人揪心。
一位老同學上個月突然聯系我,憂心忡忡地說,他15歲的兒子迷上了網游不能自拔,甚至為了玩游戲,竟然用母親的銀行信用卡為游戲充值了七八萬元。這位老同學的遭遇,肯定不是個別現象。檢索這些年的新聞報道,關于網絡游戲帶來的社會問題,比比皆是。
適當地玩一下網游,或許可以給人帶來一些新奇和美好的享受,但一旦超過理性的范圍,而無限沉迷于其中,就會帶來很多害處,對于孩子們來說,尤為如此。
網游,就像一匹不羈的“野馬”,只有給它套上約束的“韁繩”,才不會帶來危害。希望文化部這個新規,對網游這匹“野馬”起到“韁繩”的作用,更希望全社會來監督這個新規,使其嚴格實施。(媒體評論員 張永恒)
來源: 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