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文化部官網消息,文化部將組織開展全國落實《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情況自查工作。2015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國辦發[2015]52號)各地積極貫徹落實《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7月29日,全國戲曲工作座談會召開,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省(區、市)高度重視,及時采取措施深入貫徹國家關于戲曲傳承發展的政策,以實際行動開創戲曲傳承發展新局面。
通知指出,自查目的是調查《若干政策》出臺以來各地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督促各級黨委、政府加快推進《若干政策》的落實工作;總結各地落實《若干政策》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各地交流互鑒;深入了解《若干政策》貫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強指導和協調,有效推動工作開展。
以下為通知全文:
文化部關于開展支持戲曲傳承發展政策落實情況自查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
2015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國辦發〔2015〕52號,以下簡稱《若干政策》)。一年多來,全國各地紛紛貫徹落實《若干政策》,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出臺本地實施意見,提出了支持本地戲曲傳承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著力營建戲曲傳承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政策落實還不到位、效果還不明顯,有的地方目前仍未出臺本地貫徹落實《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里”還未打通。按照中央關于加強重點改革任務督促檢查工作的要求,文化部將組織開展全國落實《若干政策》情況自查工作。現將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自查目的
(一)調查《若干政策》出臺以來各地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各項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督促各級黨委、政府加快推進《若干政策》的落實工作。
(二)總結各地落實《若干政策》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各地交流互鑒。
(三)深入了解《若干政策》貫徹落實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加強指導和協調,有效推動工作開展。
二、自查重點和主要內容
(一)是否出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意見或相關文件;是否制定分工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主要內容有:
1.戲曲保護與傳承: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進展情況;實施戲曲振興工程特別是納入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十三五”規劃的情況;設立戲曲發展專項資金或基金的情況等。
2.戲曲演出:將地方戲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農村群眾提供戲曲演出的情況;制定戲曲演出進農村的年度指標情況。
3.改善戲曲生產條件:簡易戲臺建設情況;群藝館、文化館支持戲曲排練演出的情況;戲曲類非遺保護利用設施建設情況。
4.戲曲教學排練演出設施用地政策的落實情況。
5.支持基層和民營戲曲院團發展的政策措施出臺情況;流動舞臺車(演出通勤車)等流動文化設施配備情況。
6.國有戲曲院團捐贈收入財政配比政策及戲曲藝術表演團體作為小微文化企業享受稅費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
7.中等職業教育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免學費政策的落實情況。
8.戲曲院團與藝術院校合作交流的情況。
9.人才問題:戲曲專業人才引進“特人特招、特事特辦”政策的落實情況;戲曲企業和民營院團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職稱評審的落實情況。
10.戲曲普及和宣傳:戲曲進校園及學校戲曲通識教育的實施情況;大中小學學生每年免費看1場優秀戲曲演出的落實情況;電臺電視臺開設戲曲欄目節目的情況;戲曲劇目影視創作計劃的實施情況。
(二)是否按照《若干政策》要求,開展本地政策落實的督查工作,切實推動有關政策落到實處。
(三)在《若干政策》貫徹落實過程中,各地結合實際的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遇到的突出問題和主要困難, 以及做好《若干政策》貫徹落實的意見建議。
三、自查方式
2016年11月至12月中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自查的內容和重點,認真深入開展自查,總結經驗與成效,查找問題和困難,分析癥結,抓緊抓好《若干政策》的落實,抓出成效,同時提出具體工作建議,提交自查報告。自查報告須針對上述“自查重點和主要內容”逐條說明落實情況,并于2016年12月20日前報文化部。自查過程中發現的好經驗、好做法也請及時報送文化部。
根據自查情況,文化部將適時進行實地督查,并采取適當方式通報各地自查和督查情況。
四、工作要求
請各省級文化行政部門高度重視,切實做好組織工作。要以此次自查為契機,抓緊出臺、落實本地貫徹《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要切實做好自查工作,按時上報自查報告及有關材料。所有材料均以書面及電子郵件方式報送文化部藝術司,書面文件需加蓋本單位公章。
聯系人及電話:文化部藝術司趙媚媚,010-59881773、59881332(傳真);電子郵箱:xjqyc2012@163.com。
特此通知。
文 化 部
2016年11月14日
來源: 中國經濟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