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抱團取暖"到發展迅猛 交響樂的"中國力量"如何崛起?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    時間:2017-04-21





      5月1日,建團不足半年的蘇州交響樂團將首次走出江蘇,在指揮陳燮陽率領下,登上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獻演“大眾貝多芬”專場音樂會。這是東藝2016/17演出季中第9支,也是最后一支亮相的中國本土交響樂團。


      一直將高水平交響樂演出作為重點的東方藝術中心,幾乎迎來過世界上所有頂級交響樂團。嘗遍西洋交響大餐的上海樂迷耳朵“刁”、難“伺候”,9支中國本土交響樂團此次接踵帶來17場“中國力量”音樂會,無論對于劇院還是樂團來說,都可謂一種挑戰,這其中包括滬上本地上海愛樂樂團9場系列音樂會,以及北京交響樂團、湖南交響樂團、浙江交響樂團、黑龍江交響樂團、陜西愛樂樂團、江蘇省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和蘇州交響樂團等8支外省市職業樂團輪番登臺。


      職業樂團數量猛增,還差什么?


      “中國本土交響樂團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蘇州交響樂團團長陳光憲介紹,三五年前,國內職業交響樂團數量約在30—40家。去年,據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統計,國內職業樂團已達72家,不僅各省擁有自己的省級交響樂團,不少發展良好的城市也開始建立自己的交響樂團,如寧波、杭州、珠海、溫州等,去年12月31日完成首場演出的“蘇交”則是其中最年輕的一支。


      交響樂在中國迅速發展,與城市經濟起飛、文化需求增長密不可分。“擁有一支自己的交響樂團”成為一種城市夢想——當今世界,大多數知名城市都擁有優秀的交響樂團,人們也常常通過評判某一交響樂團的演出水準,來感知該樂團所在城市的國際化和現代化水平。曾長期擔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的陳光憲感慨,過去,職業樂團“掌門人”聚在一起常戲稱是“抱團取暖”,由于投入不足、演奏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演出質量很難提升。如今,這一狀況在慢慢改善。隨著社會對文化事業的日益重視,政府投入加大、市民素質提升,交響樂團的演出水平與觀眾參與互為因果,水漲船高。


      在陳光憲看來,決定一支交響樂團發展的根本仍是演出質量的提升,這有賴于資金支持,也需要本土人才的成長儲備。作為新成立的樂團,“蘇交”采用60%樂手從國外聘請的方式,希望通過成熟樂手的傳幫帶,慢慢提升本土樂手比例。“隨著師資力量的增強,大批海歸執起教鞭,國內音樂院校培養的畢業生水準越來越高,但獨奏水平不俗卻欠缺配合仍是短板。可以說,技術、音準、速度都沒問題,但要加入一支交響樂團,仍舊欠些火候。”


      北京交響樂團團長助理周曉南提出,“與世界名團相比,在北上廣的大團,如愛樂、國交、上交,實力幾無差距,而一些地方樂團水平仍有欠缺,需要進一步豐富曲目量,按照國際化的要求加緊訓練。”


      國際名團頻頻踏足中國,如何與之競爭?湖南交響樂團團長肖鳴認為,名團來訪并不可懼,本土樂團可以在演出內容和形式上區別于世界名團,包括演奏一些本土原創作品,或邀請世界名團共同合作、加盟演出。


      “各個城市的音樂廳越來越多,用什么來填充音樂廳的日常運營?”陜西愛樂樂團團長崔炳元提出,常態的文化生活才是讓市民的欣賞水準從量變到質變的途徑,這就是本土交響樂團可以一展身手的空間。不少樂團將普及性演出作為全年演出的重點。“我們做了10年公益性演出,這為我們在江蘇爭取到了很多觀眾”,江蘇省交響樂團團長呂軍說。


      就算“貼錢”也要演,吸引力何在?


      與國際名團相比,中國交響樂團的差距何在?陳光憲舉例,歐洲、美國的著名樂團,往往一套曲目可以演三到四場,而中國本土交響樂團一套曲目通常只能演一場。交響樂在西方歷史悠久,中國仍是新興市場,但近年來中國交響市場的發展令世界矚目。“走到歐美音樂廳,白發蒼蒼的老年觀眾是主力;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投入交響樂的懷抱”,這樣的反差令不少來到中國的知名指揮家斷言,交響樂的未來在中國。


      “受經濟滑坡影響,包括唱片業不景氣,不少歷史悠久的西方名團近些年或多或少遭遇了危機。”陳光憲說,與之對比鮮明的是,中國交響樂向上的發展勢頭蓬勃。崔炳元認為,目前國內樂團生存發展確實存在一定困難,但機遇更為寶貴,從業者必須緊緊把握。


      為支持本土樂團登臺,東藝為此次來滬的樂團提供了減免場租等優惠。盡管如此,樂團長途移動依然開銷不小,但多家樂團團長提到,來參加“中國力量”系列演出,“就算貼錢也愿意”。浙江省交響樂團團長陳西泠說,中國交響樂有責任、也應當在世界形成自己的流派,希望東藝充分利用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文化中心地位,推動和培育本土交響樂團的中國音樂創演,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音樂高地。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交響需要更多有利于傳播和交流的演出平臺。國家大劇院隔年舉辦“交響樂之春”演出項目,每期邀請全國十多支交響樂團進京演出,同時確定一個主題,每個團都認領作品。周曉南說,這樣的策劃能通過比較看出各團的水準,有利于各團互相學習、切磋進步。“希望更多的劇院能為本土樂團提供規模化、系列化的演出機會,依托劇院整體宣傳和對票房的把控,給予本地化的建議,包括適合上演哪些曲目等等,和樂團共同完成票房。”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成國際手機動漫規則制定者

      3月16日,國際電信聯盟正式發布手機(移動終端)動漫國際標準(標準號T 621)。該標準由中國自主原創、主導制定,是中國文化領域的首個國際技術標準。這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
      2017-03-24
    • 網絡文學出海 會成為中國的“新文化現象”嗎?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數字閱讀的門檻。中國網絡文學產業經過20多年積累沉淀,產生了一批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家和一系列高質量網絡文學作品。借助海外翻譯的二次傳播,中國網絡文學在全球文創領域里異軍突起,成為一種值得...
      2017-03-28
    • 2011年至2016年: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93個

      “2011年至2016年,中國文物出境展覽累計293個,文物入境展覽累計116個。”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27日在京表示,文物進出境展覽日益受到國家元首的高度重視和普通民眾的廣泛關注,成為豐富文化外交、推動文化對話的“重頭戲”。
      2017-04-06
    • 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5月舉行

      為了激發全民創新創業熱情,推動全社會文化創新創業高潮;以構建文化產業全產業鏈為思路,打造文化生態體系。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將于5月9-11日舉辦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
      2017-04-10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