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6日,“2017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大會”在京召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代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了《2016年中國網絡版權保護年度報告》。報告指出,隨著國家“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的持續推進,我國網絡版權政策環境不斷優化,網絡版權保護各項工作進展明顯。2016年,國家網絡版權法律體系進一步完善,司法保護不斷增強,權利人主體對于網絡版權保護的重視程度逐步加深;網絡環境下行政執法和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網絡版權環境和秩序逐步得到改善;公眾網絡版權意識有所提升,保護網絡版權的社會氛圍漸趨形成。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的實施和國家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我國網絡版權保護正迎來新的機遇。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2016年,互聯網經濟已成為驅動國民經濟提質增效的關鍵要素,網絡版權產業細分領域不斷擴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跨界融合成為內容產業變革和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IP衍生開發和深度開發持續盛行;用戶付費和廣告逐漸成為內容產業收入的兩大主力,優質和差異化的內容增強了對用戶付費的吸引力。
在立法保護方面,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持續深入推進,網絡版權領域的立法呈現出精細化、專門化的特點,突出了對重點問題的規制。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電影產業促進法》,該法體現出網絡版權保護在電影產業中的重要地位;11月14日,國家版權局出臺《關于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有效規范了網絡文學作品的版權秩序;6月28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11月30日,北京市版權局發布《規范軟件應用市場版權秩序的通知》,著力規范應用程序市場的版權秩序;4月13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涉及網絡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指南》,加強了對網絡版權案件審理的指導。
在司法保護方面,根據公開渠道獲取到的4459件信息網絡傳播案件民事判決和裁定書,2016年司法案件呈現出如下新特點:第一,網絡內容產業各領域版權糾紛數量趨于均衡,其中網絡文學案件數量達到總量的24%,比去年增加10個百分點,涉及著名影視作品互聯網傳播的版權糾紛案件不斷增多;第二,網絡版權案件新載體、新形態不斷出現,涉及的傳播方式日益多樣化,一半的侵權糾紛案件通過網站、搜索引擎、瀏覽器等方式傳播。此外,通過APP、電視盒子、微博微信等方式提供網絡傳播服務引發的侵權案件也層出不窮;第三,網絡版權案件的地域分布呈現出相對集中適當擴散的態勢,八成以上的案件源自北京、浙江和廣東三個地區,知識產權法院在審理網絡版權案件中作用突出;第四,刑事司法是網絡版權保護的重要手段,網絡文學和網絡游戲領域的刑事案件數量最多。
在社會保護方面,2016年,在國家版權局的指導和推動下,中國網絡版權的社會保護更加立體、多元、有效。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充分發揮管理和服務職能,通過多種形式保護會員合法權益,版權行業協會積極促進行業自律,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加強自我約束,權利主體維權積極性不斷提高、維權手段更加豐富,網絡版權保護的社會共治機制初步建立。
在行政保護方面,2016年全國各級版權行政管理部門積極部署任務和責任分工,推進版權保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進展,有效地維護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2016年,版權監管部門在繼續鞏固以往重點治理領域的基礎上,針對當前互聯網治理的熱點和難點,明確了網絡文學、APP、廣告聯盟、私人影院和電子商務平臺等五個重點整治領域,并對其實施了分類管理和專項整治。同時,國家版權行政管理部門還重點關注貼吧、自媒體、私人影院等侵權盜版現象頻發領域,維護權利人的合法利益;加大對網絡侵權盜版案件的行政處罰和刑事移送力度;加強對重點網站和重點作品的監管;并對網絡版權保護中涉及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研究探討,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方案。2016年,版權行政管理部門繼續積極探索加強網絡版權保護工作的新舉措、新辦法,推進了約談工作機制、預警工作機制,建立“黑白名單”制度,加強各級版權執法監管部門的聯動,并通過舉辦各類活動、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擴大版權社會影響,提高社會公眾的版權意識。“劍網2016”專項行動期間,各地共查處行政案件514件,行政罰款467萬元,移送司法機關33件,涉案金額2億元,關閉網站290家。
報告認為,2016年,我國網絡版權保護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一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多種創新形態的新型傳播方式不斷沖擊著現有的版權法律制度,理論爭議與法律糾紛的頻發反映出法律的滯后性與產業創新之間的沖突;二是在創作者、傳播平臺和消費者之間,缺乏公平、權威、通暢和有效的版權授權平臺,授權機制的不暢通,影響了作品的傳播效率和版權服務水平;三是數字網絡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侵權門檻,網絡內容傳播由專業化轉向大眾化,對司法審判和行政執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維權成本與維權收益不成正比,直接影響后繼優質內容的創作與開發,制約著網絡內容產業的發展。面對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多重沖突愈加復雜的形勢,我國的網絡版權保護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