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上流通著的,不僅是商品、貨物,也是思想、觀念和智慧,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文化藝術之路。今天,當這條路作為新的歷史前景展開的時候,極大地豐富和拓展著作家們的文化視野,讓作家們對傳統文化有了重新的認識和學習”,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敬澤7日在蘭州發言稱。
當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一帶一路”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蘭州開壇。驃騎、吱吱等十幾位中國知名網絡作家齊聚一堂,就“一帶一路”與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前景交流探討。
本屆論壇以公開講壇形式舉辦,300多位網絡文學愛好者通過現場多位專家和業界代表的發言,了解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前景、建立文化自信,也旨在通過本次論壇的召開,借網絡文學講好中國故事、講好蘭州故事。
李敬澤表示,此次論壇的召開,是為了堅定文化自信,也是為了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覺,在“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實現文學的創新性、創造性發展。
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馬季認為,“一帶一路”是一座網絡文學的金礦,這座金礦不僅僅包含著歷史上文化的積淀、文明的積淀,同時也是在新的時期,中國文化、文明怎樣以新的姿態,沿著古絲綢之路進行文明、文化的交流。“據我調查,在這些年的網絡文學作品中,涉及到古代絲綢之路文化的作品也有幾百部,這個數量之高,相對產生的影響力也不少。”
網絡文學評論家烏蘭其木格則認為,缺少具有鮮明網絡語言和審美特征的原創文學作品,網絡文學類型單一,缺少有影響力的大型商業文學網站等因素制約了西部網絡文學的發展。
針對網絡文學目前的發展,馬季表示,網絡文學作家應該勇敢的面對現實,應該根據時代發出自己的聲音,把古代絲綢之路這座金礦、寶藏充分得發揮和運用好。而絲綢之路網絡文學方面的創作,西部的作家、尤其是甘肅的作家應該走在最前列,樹立榜樣。
作為甘肅本土的網絡作家孑與2,生于長安長于甘肅,他認為古絲綢之路是漢家文明打開的一扇窗,而自己的寫作也并非是空穴來風,“對我來說絲綢之路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
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表示,“一帶一路”的啟迪是多方面的、深層次的,對于中國網絡文學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創作和推出“一帶一路”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品,需要培育良好的網絡文學生態,而網絡文學與“一帶一路”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多為網絡作家們創造條件和機會。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