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民間博物館納入公共文化事業布局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思輝    時間:2017-05-24





      據媒體報道,日前,位于陜西西安的大唐西市博物館正式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這是我國首個獲此稱號的民營博物館。


      博物館是人們感知歷史、認識現在、探索未來的重要文化殿堂。駐足凝視一排排文物的過程,就是一個與歷史文化對話的過程。博物館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中國歷史上有過許多文物收藏家,但真正開啟博物館歷史的是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張謇1905年創辦我國第一座博物館——南通博物苑,讓博物館從私家密室的“貴族玩物”變成面向大眾的公共窗口。可見中國的博物館事業,最初就是從民間博物館起步的。


      時至今日,我國登記注冊的博物館已超過4600家,其中民間博物館超過1000家,博物館數量和規模都有長足的發展。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們的博物館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一些發達國家平均每5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而在我國,平均約每30萬人才能擁有一座博物館。隨著人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對博物館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除了加大力度建設公立博物館外,進一步扶持民間博物館也應是題中之義。民間博物館本質上是對公共資源不足的一種重要補充和積極分擔,不能把民間博物館排除在整個博物館乃至公共文化事業之外。


      相對于公立博物館,民間博物館從展品收集到場地租賃,從運營資金到人力投入基本上都要靠自籌,壓力不小。這客觀上導致相當一部分民間博物館資金不充足、功能不完善、運行狀況不佳。一些前期辦得不錯的民間博物館甚至因為資金不濟,逐漸走向衰落。有的民間博物館則變成買賣藏品的交易場所,還有的甚至展示贗品欺騙和誤導觀眾……在這樣的背景下,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越做越好,晉升“國家一級博物館”,令人精神一振。這說明只要運營得當,民間博物館也會大有出路。


      博物館等公共文化事業不只是政府的事,還需要社會力量的參與。去年國務院公布的《博物館條例》就明確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依法設立博物館。對民間博物館既要給予寬松環境,也不能任其自生自滅。一方面,要引導它們像一些優秀博物館那樣,吸引企業支持,拓展旅游收入,增強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也應把民間博物館納入整體布局,完善審批、監管、扶持機制,淘汰名不副實的博物館,支持有價值的博物館,讓越來越多有價值的民間博物館擺脫自生自滅的境地,走上可持續發展的正軌,給人們更多撫摸歷史的去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文物“十三五”規劃出臺 打造50個博物館文創產品品牌

        《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全面推進我國文物事業發展的一件大事。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文物合理利用越來越...
      2017-03-21
    • 我國將建設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

      住房城鄉建設部正在開發建設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了解中國傳統村落,與村落互動,共同參與村落的保護發展。
      2017-04-14
    • “國際博物館日”催熱博物館游

      2017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設在北京,共計劃開展102項主題活動,其中包括47項展覽、13項講座、42項活動。此外,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也紛紛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特別活動,帶領游客在歷史長河中徜徉。
      2017-05-16
    • 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成立

      2017年5月18日是第41個國際博物館日。當天,由中國博物館協會絲綢之路沿線博物館專業委員會聯合“國際絲路之綢研究聯盟”和“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友好聯盟”3個組織共同發起的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成立儀式在首都博物館舉行。
      2017-05-19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