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手工藝復興非難事 需根據市場構建文創產業價值鏈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康 巖    時間:2017-06-07





      近年來,引領世界文化潮流的美國影視劇,開始出現大量印度手工藝元素。比如電影《美女與野獸》中,女主角衣服上的繁瑣花朵圖案,就是古吉拉特邦的工匠根據傳統細鏈式縫合技術設計制作的;美劇《權力的游戲》男主角的黑色斗篷和盔甲,也是在印度生產制造。好萊塢對印度手工藝的吸收與應用,讓人們看到了另一種以新帶舊的可能。


      作為休閑娛樂產業, 影視業的發展,為傳統手工藝的振興,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不少印度的設計師,已經在他們的生產系列中融入手工織物和手工刺繡元素。當傳統手工技能日益受到關注,原本蕭索的村落、閑置的勞動力,將被隨之而來的一筆筆訂單激活。單調的鄉村生活,有望煥然一新。


      世界各國的傳統風俗文化中,不乏智慧與創意的星光點點。在德國的木制玩具之鄉塞芬鎮,有一件舉世聞名的小玩具“胡桃夾子”。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芭蕾舞劇,讓這個英俊的王子為世界所熟識。目前,塞芬鎮已成立專門的胡桃夾子公司,研發全流水生產線,工人們在車間里有序地進行鉆孔、切割、噴漆和組裝,再把這個經典形象配送到世界各地。從靜態、單向度的文字描繪,到互動可感的品牌角色,設計者匠心獨運,塑造藝術形象的時代風韻,讓童話故事也因此多了一層消費屬性。


      除了紀念品,生活里的實用物件,同樣可以從傳統工藝中汲取設計靈感。日本迪士尼曾與傳統手工藝者合作,把一些經常會用到的小物件,與迪士尼的動畫角色相結合后進行再創作。不透光的黑色玻璃材質杯子,雕刻著半透明、帶有米老鼠頭像的鏤空花紋;信封四件套帶有自然紙漿味,上面印有小熊維尼的原稿圖樣……既精致可愛,又方便實用,種種經時光雕刻的老手藝,賦予了動畫形象新的時代內涵。“傳統文化應經過藝術設計,為生活服務,文創產品里應有讓人感動的元素。”能否與用戶產生情感共鳴,直接決定了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的生長空間。


      文化創新,既是在交流的過程中傳播,也是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原材料成本高企,落后的作坊式生產,曾讓印度東部的蠟像雕刻行業難以為繼;而在日本金澤市,目前僅剩兩人掌握日本傳統高端漆刷工藝。當原本的價值標準遭遇挑戰和重構,或許可以考慮如何把當代審美、現代技術手法,與傳統工藝的精神進行巧妙融合。


      有設計師曾說,文創產品反映文化交流,“它微妙,不生硬,是一種自然的生長力,充滿小小的驚喜。”對于傳統手工藝而言,若能搭上產業轉型升級的快車,喚醒沉睡的文化資源,根據市場需求構建文創產業價值鏈,重放異彩并非難事。“美是發自內部生命的光”,創意爆發的時代,讓傳統文化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傳統手工藝才有可能在市場中重獲生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形成 需要立起四個“關鍵詞”

      2017年1月25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意見》明確,到2025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體系要基本形成。
      2017-04-07
    • 全國中小學傳統文化教師將持雙證上崗

      近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中國國家人事人才培訓網、國家開放大學培訓中心、“十二五”教育部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總課題組在國家教育行政學院聯合啟動了全國中小學傳統文...
      2017-06-13
    • 人民日報:尋找傳統文化的“打開方式”

      讓龍袍亮起來、讓建筑動起來、讓瓷母時尚起來……在剛剛過去的“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日”,北京故宮博物院以一系列有趣有料的活動,吸引了不少人走進傳統文化、走進藝術現場。
      2017-06-21
    • 傳統藝術應消除“網絡恐懼癥”

      在現代流行文化的沖擊下,少年兒童對傳統藝術的“漠視”已成為普遍現象。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適應網絡時代的傳播規律、創作規律,中國傳統藝術才能長傳常新,永葆活力。
      2017-07-2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