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閉幕的第23屆上海電視節論壇上,慈文傳媒董事長、總經理馬中駿透露,英國主流媒體將播放《花千骨》。這并不是第一部走向國際的仙俠劇,此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美國視頻網站Dramafever播放時也大受歡迎,點擊量超過同期播出的韓劇《鬼怪》。
另外,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電視劇出口總額為5.1億元人民幣,占整體電視節目內容出口總額的68%。可見,如今“出海”的國產劇不僅體量增長,而且劇種更加多元。“華流”的航海圖繼續延展。
國外“迷妺”也愛仙俠劇
據了解,作為“北京優秀影視劇海外展播季”活動精選的22部優秀作品之一,慈文傳媒2015年收視爆款劇《花千骨》將在6月~9月間在英國普羅派樂衛視和法國華人衛視進行展播。為此,兩家衛視分別開設“東方劇場”欄目。
“小骨”漂洋過海到了歐洲大陸,是因為中國的電視劇繼《大漢天子》《三國演義》等歷史劇,《媳婦的美好時代》《虎媽貓爸》《歡樂頌》等現代劇,以及《舌尖上的中國》《我們誕生在中國》等紀錄片之后,又靠仙俠劇成功“圈粉”一批國外“迷妺”。
事實上,隨著國家軟實力提升、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電視內容行業質量的提高,中國電視劇帶給國際觀眾更多體驗,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和收視率都有所提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錦繡未央》《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在美國視頻網站Dramafever播放時,全都進入了該網站點擊量前五,有的甚至位居榜首。而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正好與韓劇《鬼怪》撞期,但點擊量依然超過《鬼怪》。
在此次上海電視節“中國模式日”論壇上,華策集團克頓傳媒常務副總裁劉智也表示,“用中國的故事與HBO、Netflix等公司合作,制作的時候就把海外市場考慮進來”是華策集團的國際合作模式之一。據介紹,華策目前有兩個項目正在與國際影視公司洽談中,一個是取自《山海經》的中國神話故事,另一個是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遮天》。“一部電視劇同時制作兩個版本:國內版和國際版,國際版不按中國模式制作,可能一季就十集,相對來說內容更濃縮,更偏向全球觀眾的口味。”
海外發行痛點怎么解決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電視劇生產總量為每年400~500部,出口總量基本維持在每年250~350部,超過一半的電視劇出口海外。不過,雖有不少中國電視劇已發行海外,但瓶頸依然存在。中國電視劇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很難進入主流頻道播出也是現實。“中國模式日”論壇上,業內人士也對此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教授程波建議,中國電視劇制作、發行可以借鑒電影《長城》的模式,全球同步發行,國內外雙方深度合作。他說:“目前電視劇制片方市場幾乎放在國內市場,還沒有與海外發行聯系。絕大多數公司只是目及本土市場,相對封閉,需要全球化背景意識下的自覺性發揮。”
此外,還可以借助“一帶一路”東風給國內外影視產業帶來的新機遇。程波認為“一帶一路”像一個小的強心劑,對中國影視的生產、輸出有指導性的作用。同時中亞等國家的作品有機會進入中國市場。
但華錄百納總經理劉德宏也指出,隨著中國發起“一帶一路”倡議,一些新興市場雖逐漸接受中國電視劇,但這些地區市場規模較小,經濟效益較差,很難完成對當地語言的精心譯制,這一障礙影響了中國電視劇對這些國家的影響力。
程波希望電視劇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他建議雙管齊下:立足中國市場高品質和中國文化特色,并不斷提高,輸出海外市場;吸納國際電視劇生產、發行機制,使之本土化,同時迎接潛在的海外市場。(劉昕)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