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經過半,雖然目前發布的統計數據并沒有涉及各行業的專項數據,但在上半年國民經濟整體穩中向好的大背景下,從投資、消費等多項宏觀數據的映射中可以發現,作為新動能和新興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文化產業也有較好表現。
今年上半年,文化服務業的熱點事件頻頻見諸報端,其中有關文化產業的政策出臺更是占據重要篇幅,先后在文化立法、體制改革、新興產業等多個領域涌現出諸多閃光點,意義重大,頗具影響力。
頂層設計引領
首先是文化領域出臺的一系列“十三五”規劃,為接下來幾年的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和《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均強調文化產業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路徑,以轉型升級為目標,演藝業、娛樂業、動漫業等十一大行業作為重點行業全面發展。
“一帶一路”絕對可以說是2017上半年的關鍵“熱詞”。1月,文化部印發《“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從健全機制建設、促進貿易合作、打造文化品牌等五大方面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繪制了路線圖。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開幕引發世界關注。文化交流成為推進沿線國家民心相通和“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全部國家簽訂政府文化協定。
從文化貿易大省浙江率先傳回的數據中也可看出“一帶一路”倡議在新一輪對外開放發展中的引領作用。1~6月,浙江文化服務進出口總額達20.68億元,同比增長23.73%;文化服務出口7.84億元,增長84.74%。其中出口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13510萬元,占比17.23%,保持高速增長。
重磅政策加持
3月,國務院印發了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陜西等第三批7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總體方案。這些新晉自貿區的創新清單中,均有文化產業方面的措施,涉及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藝術品市場建設、對外文化貿易、旅游等內容。6月,國務院還發布了自貿區負面清單2017年版,與2016年版相比減少了10個條目、27項措施。其中,縮減的和文化產業相關的措施共4項,涉及信息技術服務,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至此,自貿區文化產業外商投資限制再次放寬。
在7月27日商務部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此前《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提出的目標,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版)》進一步明確了文化領域外資準入限制,《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將外商投資重要文化領域納入安全審查范圍,《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則為推動文化領域對外投資便利化制定了規范。
高峰透露,下一步,商務部將繼續為文化企業開展對外貿易與投資營造良好環境。據悉,商務部通過與中宣部、財政部等部門評審認定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對符合條件的文化服務出口企業予以扶持,并會同中宣部編制《對外文化貿易實務指南》,目前已出版了美國、英國、俄羅斯等三個國別的《對外文化貿易和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
加速前沿布局
2017上半年,政策對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繼續加碼,數字創意產業再迎政策利好。2016年底,國務院正式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數字創意產業首次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今年4月,文化部發布首個“數字文化產業”概念的政策文件《關于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向社會發出國家鼓勵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明確信號,到2020年,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產值規模達8萬億元級的新支柱產業之一。這意味著數字文化產業已經獲得了高度的政策保障,未來將著眼于從人才培養、財稅金融、科技創新等方面推動數字創意產業創新發展。
為進一步延續近幾年來我國手機(移動終端)動漫發展迅速、強勁的勢頭,我國也在標準制定方面加速戰略布局。1月27日,由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國際電信聯盟第16研究組全體會議上順利通過審議(標準號T.621);經過6周全球公示后,3月16日,正式發布為國際標準,由此成為我國文化領域的第一個國際技術標準。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主導的手機(移動終端)動漫標準的通過,是文化領域中國科技、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的重要標志,在國際電信聯盟和國際“互聯網+文化”領域中發出了中國聲音,為全球手機動漫產業提供了中國標準。據文化部介紹,構建文化產業國際標準群,是文化部下一步工作的重要著力點。
此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日前發布的消息,據對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5.4萬家企業的調查,2017年上半年,上述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38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7%(未扣除價格因素),增速提高3.8個百分點。文化及相關產業10個行業中有6個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