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金易得,一將難求。這個“將”就是指行業中職業化、專業化、市場化的專業經營管理人才。
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規模的拓展,中國藝術金融不斷創新發展,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藝術金融人才的缺口隨之凸顯。如何培養藝術金融人才成為業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近日,由由國務院國資委所屬的職業經理研究中心與中國工藝藝術品交易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藝術金融高級職業經理資質培訓與評價項目在京舉辦了首期開班儀式。
藝術金融人才全面缺失
數據顯示,2015年藝術金融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553.10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329.40%,2016年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986億元。藝術金融創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對藝術金融方面的人才要求與培養方向,提出了更為專業、重要、急迫的要求。
藝術金融作為一種新的形態,有其獨立的業態發展進化規律和特征,它不是簡單意義上的藝術+金融,也不能理解成藝術產業與金融業的融合,藝術金融是一個將藝術品資源化、資產化、金融化的服務過程,其核心是以藝術品資產為基礎與紐帶的投融資形式及其服務,這種服務過程包括產品、方法、支撐體系等多種服務形式。然而在現實中我們發現,懂金融的不懂藝術,特別是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嚴重缺乏文化藝術素養和情懷,導致中國藝術品資產證券化、金融化、大眾化很難向前推進。
“中國藝術金融人才是全面缺失。既缺高端人才,也缺中低端職業人才。”中國藝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西沐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藝術金融是新業態,新課題,當前藝術金融人才的需求和培養體系是扭曲。“我們有龐大的高等教育院校,但是面對現實需求,我們沒有相應的人才培養,當前亟需建立與現實需求相適應的教育、培訓體系。”
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培養的是知識專業性人才,而職業化的培訓是在社會中完成的,需要結合實踐,結合案例。藝術金融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過程,需要逐步建立藝術金融人才的現實需求和培養結構的調適。西沐認為,職業經理人的培訓是培養高端職業化經理人才的重要的路徑。“把社會、機構和教育體系融合起來,這是一個解決辦法。”
從發達國家的歷史來看,職業經理的產生和建立是企業的現代化必然要經歷的過程,隨著企業規模結構性變化,職業經理人的基本管理水平也將改變企業的運營機制乃至整個團隊體系和整個經營過程,因此大力開展藝術金融職業經理隊伍建設,對于藝術金融行業發展尤其重要。職業經理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王永利表示,此次國資委職業經理研究中心主辦的“藝術金融高級職業經理資質培訓與評價班”,將根據藝術金融行業企業發展需求,以人才發展為中心大力推進規范藝術金融職業經理隊伍建設促進行業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培養復合型的藝術金融人才
行業的發展看企業,企業的發展靠人才,只有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中國藝術金融人才由藝術金融行業的業態特點決定。藝術金融人才除了具備人才應有的一些通性之外,西沐認為,還應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特質。“首先,藝術金融人才在智能與實踐結構上要求是跨界的。在智能結構上要跨學科,在前沿實踐創新中要跨領域。其次是藝術金融人才要有金融的、藝術的、市場的、產業的行業經驗。三是藝術金融人才要有國際化視野,要精通中國市場,知道如何融合發展;四是藝術金融人才要能夠快速適應新的動態變化的需求。適應的根本還是學習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藝術金融的創新發展不僅僅是前沿理論問題,更是前沿實踐問題。問題的復雜、困難程度已經超出了問題本身。需要多專業、多領域,整合相應的優勢力量與能力,協同攻關。如果離開人才,離開人才培養這樣一個基礎,可以說是寸步難行。藝術金融人才的培養除了具有專業性,還要有職業素養,促進產業發展。可見,藝術金融人才的培訓和研究是一個系統的、立體的結構。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參加本次培訓通過考核的學員將獲得《職業經理資質證書》和《人才素質測評證書》。為企業聘用經營管理人才提供資質證明。“藝術金融的發展除了理論教育,專業性的教育,更需要職業化的教育,這個培訓開了先河,很重要。”西沐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