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太多,優質內容生產者不夠用了。誰也沒想到,高薪挖腳的行為,不再只是高顏值美女主播的“專寵”。近日爭議頗多的今日頭條高薪拉攏300余位知乎“大V”,讓內容平臺的慘烈爭奪浮出水面。
承載今日頭條這一任務的是旗下問答社區悟空問答,這一定位與知乎頗為相似的產品,是這一年來今日頭條的重點方向之一,甚至是所有移動內容平臺的心頭好。作為老對手,騰訊旗下的企鵝號平臺推出了企鵝問答,分發渠道擁有騰訊新聞和天天快報兩大移動資訊產品。
但戰爭還是發生在了今日頭條和知乎身上,而雙方回應也是“套路化”,今日頭條強調,并未簽署排他協議,也不限制創作者在其他平臺發布內容。知乎則是態度淡然,認為無論從站內氛圍還是后臺數據來看,該事件并沒有對知乎產生影響,優質內容生產者依舊在持續生產和分享優質內容。
這一幕并不稀奇,在內容平臺爭奪的主戰場,對高頻和優質圖文創作者進行流量傾斜、廣告分成甚至現金補貼,仍然是當下的主流模式,比如UC“大魚計劃”、企鵝號“芒種計劃”、百家號等。
但在產品的創新上,問答社區一向以高冷、專業、小眾的形象示人,盡管大V遍地,但從未有如此激烈的燒錢戰爭。
從事件本身看,知乎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對手“金元大棒”的突襲,在低調運營六年后的今天,僅靠氛圍推動知識分享,顯然不是一件穩妥的商業策略。從去年開始,知乎已經注意到這種危機,該公司稱,一直努力為知識生產者提供渠道,讓大家獲得知識分享帶來的收益。“我們的努力已經取得明顯效果:知乎的知識付費產品知乎 Live 講者超過 2000 人,講者平均時薪過萬。”
不難想象,在遭遇今日頭條的挑戰之后,知乎還將面臨更多競爭對手的侵擾。這與曾經的微博無比相象,微博早期是大V的聚居地,同樣遭遇了微信公眾號、知乎的分流。好在,現在的微博通過商業化健全了“知識收益”體系,美妝博主、營銷達人等成了新的微博支柱,并與平臺構建了相對良性的商業生態。
從另一面看,得了便宜賣乖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并非絕對的受益者,畢竟燒錢迎來的市場,除非把競爭對手置于死地,否則很容易陷入“補貼泥沼”無法自拔。
更重要是,悟空問答納入今日頭條,作為一個整體形象,產品調性與知乎大不相同。今日頭條是流量驅動型產品,在圖文資訊的推薦算法之后,今日頭條在產品細分上瘋狂出擊,推出了抖音、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微頭條等多個產品,幾乎對標了小咖秀、秒拍、知乎、微博等所有泛內容領域的一線企業,這背后則是今日頭條對流量驅動的“騎虎難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今日頭條過去幾年遭遇的“低俗”非議頗多,將產品細分也是區隔用戶、維護品牌形象的必然動作,悟空問答瞄準的就是中高端內容用戶,這樣更有利于優質內容和社交關系鏈的沉淀,這是今日頭條最大的痛點,也是必須邁過去的坎。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